钢材价格的连续5周下跌和钢材出口的连创新低是国内钢铁行业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在昨日举行的第七届钢材市场和贸易国际研讨会上,与会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权威人士均对近2个月来国内钢铁产能的迅速恢复和国际需求的大幅萎缩表示了极大担忧,并呼吁钢铁企业把搞好总量控制和降低原料采购成本当成2009年行业“过冬”的根本保证。
产能过剩 下半年将更严重
与钢材出口大幅下滑和钢价连续下跌相对应的,是今年1~2月国内钢铁产能的迅速恢复。据中钢协方面统计,今年前2个月全国共生产粗钢8198.98万吨,日均产量138.97万吨,已高于去年日均136.75万吨的水平。“大家似乎只看到了4万亿投资计划给钢材消费带来的增量效应,却没有注意房地产市场持续萎缩和机电产品出口不振带来的减少因素。”吴溪淳警示说,“2009年国内粗钢的表观消费量低于2008年将是必然现象。”
不过,在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看来,更值得担忧的其实是下半年。据统计,2008年我国钢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40亿元,同比上涨24%,相当于新增钢铁产能5000万吨。这些新增产能由于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将滞后到2009年下半年集中释放。
中钢协 “过冬”三大对策
近期钢铁行业形势的再度恶化也给国内钢厂的盈利能力带来极大挑战。单尚华指出,由于去年12月以来原燃料价格回落,钢价小幅回升,钢厂的亏损状况得到遏制。不过,由于2月中旬以来,国内钢价一路下探,中钢协预计2、3月份钢厂的亏损将呈现加剧的趋势。
对此,吴溪淳提出,需求不足是当前钢铁业必须承认的事实,要使钢材价格回升到让钢厂不亏损并有微利,有以下三条对策值得坚持:
首先,开展有序竞争,实行售价低于制造成本的产品坚决不生产、不出口。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合理控制企业库存,坚持以销定产。
其次,用先进产品替代落后产品,通过市场竞争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中国钢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最后,建立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进口铁矿石双赢定价机制,规范进口铁矿石贸易秩序,与铁矿石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钢企应做好“过冬”准备
2009-03-20 09:15 浏览: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