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市看淡国际干散货运价再创新低
其中:海岬型船838点,较上月下降33.8%;巴拿马型船622点,较上月下降8%;大灵便型船622点,较上月增长6.7%。11月份,由于美国金融危机漫延,全球经济进一步恶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原油、铁矿石、煤炭等大部分商品价格已跌回到前两年水平,有的甚至更低。我国作为全球大宗货物贸易量最大的国家,11月份铁矿石、煤炭等呈现较大负增长。在国际贸易需求萎缩,信贷紧缩以及市场信心严重丧失多重压力下,国际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已逼近700点,这是自1986年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改革创建BDI指数以来最低指数。在三大船型指数之中,5万吨以下的大灵便型相对抗跌,主要原因是,前几年其运价远不如海岬型船火爆,运力扩张相对温和,在本轮调整中表现稍好于其他船型,11月份运价还出现正增长,尽管如此,但仍在历史较低水平。随着北半球冬季动力煤和取暖用煤高峰来临,巴拿马型船运价月初也曾出现一波小行情。而以承运大宗散货矿石为主的海岬型、仍惯性下跌,运价已远低于正常运营成本,澳大利亚到中国铁矿石运价仅3.9美元/吨,较目前国内秦皇岛到上海煤炭运价还低4元人民币,市场低迷程度可见一斑。更糟糕的是,反映远期市场走势的海岬型四条航线平均日租金仅2425美元,不但与5万吨以下的大灵便型船运价倒挂2倍多。下跌幅度远超即期市场,预示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最困难的日子还未到来。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消化剩余运力,近期媒体经常爆出一些全球知名船公司采取停航封船、拆解老旧船、取消单壳油轮改散货船、停建、缓建新船等应急措施实施自救,一些撑不下去的中小船公司开始破产倒闭。国际干散货海运市场正走向最严重的衰退。
欧洲航线:从8月份开始,我国港口集装箱出口欧洲的箱量逐月递减,目前上海地区出口欧洲的货量仅为今年最高峰时期的一半,平均舱位已下降到60%左右,地中海航线更低,仅为50%,处于严重的亏舱状态,海运费已逼近“零”。
北美航线:1~10月份我国港口出口美国方向集装箱数量同比减少7%。以往剩余的运力还能向欧洲线输送,但如今欧线运价几乎回归为零,已不存可能,美线运价下跌已不可避免。为了尽可能挽救市场,各大船公司加大了处置剩余运力力度,有的还设置美西/欧洲/亚洲的钟摆航线,尽管如此,北美航线的船舶舱位利用率仍在60%~70%之间,亏舱现象仍较严重。
日本航线:随着传统运输旺季渐入尾声,日本航线运价也出现小幅下降,但舱位率仍保持在80%左右,在弱市中已相当不错。
随着近期人民币贬值,及12月份开始实施的今年第三次提高出口退税政策,能否激活目前低迷的集装箱运输市场,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旺季不在沿海运价跌入谷底
一年一度的煤炭订货会即将召开,往年由于煤炭价格上涨预期,各电厂在11月份就开始加大煤炭储备,沿海运输繁忙,运价拉升,航运进入全年第二波高峰期。而今年由于南方经济明显下滑,沿海主要火力电厂开工率不足50%,电厂煤炭库存量可用天数达到1个月以上,煤炭需求严重过剩。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10月份,我国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5.3%。继首现近年来负增长后,11月我国发电量下降幅度甚至可能达到两位数。除煤炭货源不足外,其它货源也不尽人意,9月份开始,一些主要钢厂限产减产从20%扩大到如今的50%,铁矿石需求持续萎缩,11月份进口铁矿石增幅已降到负两位数,直接导致国内二程矿石量下降;南方饲料也未实质性改善。在沿海货源严重缺失的背景下,沿海运价继续向下寻底。沿海散货运价指数创2003年11月来新低。其中:金属矿石运价指数报收于1292点,较上月下降6%;粮食运价指数报收于719点,较上月下降24%;成品油运价也开始松动,运价指数报收于1216点,较上月下降3%.手持长期合约的船公司货源不足,利润大幅下滑。一些仅靠市场揽货维持生存的小公司无货可运,只好继续停航,随时有破产倒闭的可能。沿海运输市场处于历史上最严重的低迷,并对明年的长期运输合同谈判带来较大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