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综述
非洲每年有310亿美元基础设施融资缺口
2010-11-17 09:11  浏览:897
  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伊维拉:
 
  昨日,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伊维拉在天津举行的2010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非洲大陆面临每年高达31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融资缺口,对基础设施的支持十分必要。
 
  “中国是非洲增长故事的一部分。中非之间的经济关系发展迅速,非洲大多数国家都有中国的投资,根据非官方的估计,有15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设立了分公司。”伊维拉认为,中国的矿业在过去十年飞速发展,如今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中国目前是世界上铁矿石、铜、铝、镍等矿产品的最大消费国。为了满足需求,中国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境外,而非洲是一个主要的供应来源。
 
  “从中国方面来说有兴趣和需求,从非洲方面来说有资源和投资需要,而挑战是如何使中非之间的这种互利的婚姻地久天长。”伊维拉表示,自然资源投资毕竟是一种独特的投资。投入成本高昂,资产无法移动。企业永远必须置身于当地社区中运营。社区民众的不满或者政府的政策转向都会造成沉重的代价。
 
  对非投资,伊维拉表示,第一项核心原则是要让投资符合东道国的优先发展战略。
 
  “这意味着在当地创造就业。唯一外来的劳动力必须是那些拥有东道国明显缺失的技能的人才。”伊维拉表示,这是帮助确保东道国政府完全欢迎你的投资并视之为其经济发展议程组成部分的途径。
 
  要实现这一目标,东道国需要有可信的发展计划。伊维拉表示:“进行明智和负责任的投资,第二项也是最关键的原则是透明度。根据我的经验,确保稳定的投资环境的最佳途径是以一种符合国际惯例的透明和合法有效的方式与东道国政府和当地社区达成协议安排。”
 
  特别是“当授予采矿合同是以基础设施和其他投资作为交换条件时,对透明度的需要就更大了”。伊维拉表示,如今,许多大型中国建筑企业在非洲进行基础设施项目,其中有些企业提出基础设施投资要以矿产资源做后盾。
 
  “我们大家都同意,鉴于非洲大陆面临每年高达31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融资缺口,对基础设施的支持十分必要。”伊维拉认为,但评价以基础设施投资换取长期矿产合同的项目本身具有难度。正是在这些案例中,协议必须完全透明,使民众能够在获得完整信息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判断。
 
  “第三项原则是支持发展价值链。”伊维拉表示,矿业企业进入的目的不应当仅仅是开采原始状态的自然资源,将其运走。这是殖民主义的历史。如今,企业应该为原材料建立某种程度的加工附加值。这样做可以创造就业,开发技能,使当地居民更易接受。
 
  “矿业发展也为其他相关产业提供了增长契机。如果所有相关服务都能分包给国内承包商,比如给矿工提供国内生产的食品,由当地制造商使用国内的布料制作服装,使用国内的运输服务等等,这样就可以将投资完全置于当地经济的中心。”伊维拉表示。
 
  “我们尼日利亚有个说法是‘右手洗左手,左手洗右手,两手都干净’。”伊维拉表示,“如果中非以一种透明互利的方式开展合作,我相信这种合作将成为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的重要内容载入史册。”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