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厂消息
太钢完美实践“循环经济”
2008-10-17 10:03  浏览:1099

   "循环经济"这一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起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诚如山西省副省长牛仁亮在接受"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记者采访时表示的,对于山西这样的典型能源大省、资源大省和污染大省来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彻底转变发展模式,已成为山西艰难而必然的选择。

 

    山西对于"循环经济"这一模式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太原钢铁(集团)公司渣山的治理,可以说"循环经济"在太钢渣山的治理中得到了完美的实践。就在今日下午,参加"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的记者们,走进太钢,走进渣山公园,一探太钢在"循环经济"中所展现的魅力。

 

    提起渣山公园,人们就会想起李双良,想起他的"搬渣山"壮举。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累计搬走太钢堆积的废钢渣1000多万立方米,回收废钢142万吨,创收45523.07万元,盈利14377.86万元,节约治渣成本4.5亿元。他的成功示范,开启了山西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先河,让山西人初步感受到"循环经济"的威力和潜力。

 

    一位专家形象地比喻道:"如果把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传统产业称之为动脉产业,那么把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就是静脉产业,它们共同构成了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太钢集团,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发展静脉产业成就了太钢人"满目皆绿"的梦想。通过加强技术创新、过程控制和加大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公司转炉的生产率和设备的作业率大大提高,增加了余热、余能的回收量,实现负能炼钢。每炼1吨钢不仅不增加能耗,还能从余热、余能中回收相当于1.99千克标准煤的能量。利用高炉煤气干式除尘年节焦3000吨,年节水近500万立方米;污水实现回收利用,全部补充到太钢生产水循环系统;高炉渣作为水泥混合材料,生产矿渣硅酸盐水泥,每立方米混凝土可节约成本15-25元。

 

    2001年相比,2007年,太钢钢产量增长了1.39倍,营业收入增长7.26倍,而万元产值能耗、吨钢耗新水、吨钢烟粉尘排放量、吨钢COD排放量分别降低了63.17%73.84%83.91%96.97%

 

    太钢以行动证实了,节约本身就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力点。太钢精彩转型的背后,是渐入佳境的"循环经济",可以说这为寻求产业突围的山西指明了一条道路。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