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节后钢市:盘整向上预期超八成
2009-02-02 08:40  浏览:887

春节长假结束,节后国内钢材市场何去何从?据相关机构的抽样调查,超八成的钢厂和贸易商持盘整向上的预期。从今年1月份市场状况来看,钢价企稳上涨,市场库存压力不大,市场信心上升。但是,大多数业内人士都认为,市场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多项未知数还须密切关注。  

  主流预期:盘整向上

  节后钢材市场会不会迎来开门红?这是业内普遍的问号。据调查,八成以上的钢厂和贸易商认为节后市场是盘整或向上的。

  市场预期调查显示:一是螺纹钢,被调查的钢厂有64%认为后市以盘整为主,36%认为是上涨,没有认为下跌的;被调查的贸易商有49%认为是盘整,48%认为是上涨,只有3%认为是下跌的。二是热卷,钢厂有55%认为以盘整为主,30%认为是上涨,15%认为是下跌;贸易商中58%认为是上涨,42%认为是盘整,没有认为下跌的。

  自去年11月中旬国内钢价触底回升以来,大部分品种价位已较前期最低位有了明显提高。2009年1月份钢价继续保持总体上涨态势。目前钢材综合价格与前期低点相比上涨了近10%,其中长材涨了7%以上,扁平材涨了13%以上。此轮反弹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市场的信心。从现有的市场因素来观察,钢材资源供应量总体处于低位,商家的库存压力不大,市场资金相对比较宽松,一些主流钢厂节前已调升部分钢材出厂价,使得市场资源成本有所上升,都对钢市总体的上行趋势有支撑作用。  

  未知数之一:产能的

  在记者接触到的钢厂负责人及贸易商中,更多关注的是后市的不确定性。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对市场的下一步发展还很难说心里有底。其中最大一个未知数是:产能的到底会如何变化?

  去年国内粗钢产量在5亿吨左右,而粗钢产能达到6.5亿吨上下。所以产能的收放空间较大,对市场的影响难以捉摸。

  此间钢市研究人员表示,前几个月,国内钢价大幅下跌迫使钢厂纷纷减产,导致供给急剧萎缩。目前市场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此。钢价一涨,又使不少钢厂具有一定的获利空间。以普碳中板为例,从去年12月份开始,钢厂盈利能力大幅增加,目前已处于去年年初低点的水平。很明显,钢厂重新开工生产的积极性正在趋强。如果供给恢复的速度大于需求恢复的速度,就可能再次对市场形成冲击。在目前的总体格局下,高企的产能始终是悬在钢材市场上的一把利剑

  有资讯机构的研究报告也认为,从去年12月份国内粗钢和钢材产量的数据中可以看到,前期减产或停产的部分钢铁生产企业开始逐步复产,钢市回暖可能引发新一轮增产的冲动,需要引起密切注意。  

  未知数之二:下游需求恢复仍需观望

  从一些相关统计数据来看,钢铁下游行业对钢材需求恶化的情况已有所缓解,但能否持续恢复还有待观望。

  市场分析人士援引国内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港口货物吞吐量及发电量的变化数据,认为中国经济已出现一些积极改善的因素,这与国家相继出台多项经济刺激措施密切相关,但还难言全面摆脱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房地产、汽车等钢材主要消费领域尚未出现明显恢复的迹象。

  据分析,建筑钢材及铁道用钢等品种将在国家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举措中获得一定的需求弥补,但板材类品种的后期需求依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金融危机对国内机械工业的影响存在滞后性,机械工业持续、超高速增长时期已经过去,运行拐点已经呈现。国内造船业的新接订单数也呈下降之势。这些都对板材类钢材品种的市场需求产生较大影响,形成一系列的未知因素。对此,最积极的估计也只能是谨慎乐观,短期内仍需观望。 

  未知数之三:钢材进出口变化莫测

  无论是以前的净进口,还是现在的净出口,钢材进出口贸易对中国钢铁业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

  据分析,今年中国钢材出口压力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大,欧美实体经济仍有继续恶化的可能性,新兴国家对钢材的需求也在放缓。近期,国内钢材市场走稳,钢价上涨,而国际市场仍旧疲软,从而造成钢材国内外价差急剧缩小,钢材出口动力受阻。以热轧板卷为例,到今年1月份,中国产品对韩国、欧美、中东等主要出口目标地的价差已降至零以下。此外,国外贸易保护、汇率变化等不利因素都可能使国内钢材越来越难以出口,迫使部分企业出口内销

  出口优势的消失意味着国内市场面临钢材进口的压力在增大。目前,已出现部分热卷品种进口上升的情况,这势必会增加国内钢材市场的波动性。

  种种未知数,预示着节后国内钢材市场运行的复杂性。其实,迎来一个短暂的开门红并不难,难的是钢铁上下游产业链上各环节有效调整利益结构,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尽力压缩产业内耗的空间。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