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天,洗白了一个老钢厂的多年积淀;180天,一场噩梦让一切从头再来。2009年暖春,半数以上停产的玉溪钢铁企业终于迎来转机,连续10余周上涨的国内钢材价格为企业提供了喘息的机会。恢复生产,让工人回来!随着成本压力降低,库存消化殆尽,玉溪大多数停产的钢铁厂从“冬眠”中苏醒,开始恢复生产。回忆起这惊心动魄的180天,他们仍然心有余悸……
冬乍至寒
卖一吨生铁亏1000余元
灰黄的小楼,粗重的木质办公桌,玉溪市附近,这家水蒸气缭绕的小钢铁厂正在紧张地生产。在一间20世纪90年代建盖的办公室里,这家厂的办公室主任老方匆匆赶来。
回忆起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老方感慨地说,这家钢铁厂建于1993年,从建厂之初自己就一直在这里工作,这是厂里第一次停产,也是所经历过的最大危机。
“这场风暴来得太突然。”去年8月下旬开始,生铁价格就掉头向下。“谁想得到,当时以为只是正常的调整。”老方长长地叹了口气说,在前几年,生铁价格一直维持在每吨3500—3900元,去年厂里卖出的最高价一度到了4200元/吨。
去年9月下旬,随着金融危机持续升级,生铁价格一路狂跌,出厂价从最高时的每吨4200余元降到3100元左右,销量更是受到沉重打击。老方回忆,以前厂里月销量轻轻松松就可达到5000—6000吨,由于信誉良好,经常供不应求。
“然而到了去年10月,销量可以说是一落千丈,整整下降了80%—90%,只有500—1000吨。”他挠了挠头接着说,危机并没有停下来,反而越演越烈,到了去年12月底今年1月初,生铁价格跌到最低的2000—2200元/吨,而生产成本却高达3400—3500元/吨。老方心疼地说,工厂每吨钢铁平均亏损500—1000元。说到这里,他黑瘦的脸上皱纹更深了。
寒冬乍然而至,钢厂的生产经营一夜之间就犹如被冰冻起来,不知所措。
节衣 食缩
节能降耗,压缩经费
据玉溪市经济委员会统计,去年8月到10月中旬,生铁价格每吨由最高时的4500元/吨降到3100元(含税)左右,下降幅度达37.1%,比最高价格下跌1400元/吨。但生铁的生产成本下滑幅度并不大,生产一吨生铁成本达3450元左右,加上销售费用及相关管理费用,企业每生产一吨生铁亏损300-500元。
“不是没有想过办法,相反,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厂里开了很多次会,管理层聚在一块商量各种各样的对策。烟没少抽,气更没少叹。”
老方眉头紧紧纠结在一起,作为办公室主任,他最不愿看到的事最先发生,在首当其冲的人员精简中,厂里把所有岗位进行梳理,让每人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随后就是部门开支上的调整,总的原则就是能省则省。除此之外,还有节能降耗方面的控制。“有什么办法,现在的炼钢技术已比较成熟,节能方面能做的也不多。”老方无奈地说。
另一边,另一家钢铁厂的初级工人刘旺财(化名)也体会到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作为在一个初级岗位干了几十年的老工人,刘旺财虽然很辛苦,但一个月就只有500元工资,这个憨厚的老工人小心地说:“这段时间真是很紧张,我们只能努力认真地工作,希望不要被开除。”
刘旺财所在的钢铁厂分管生产的瞿经理回忆,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厂里已尽量节约,工厂把原来的扩招计划也搁置下来,甚至把20余个人的活计都放到十五六个人身上,厂里总共裁员了10余人,除此之外还想尽办法节能降耗,压缩经费,但在远远低于成本的钢铁价格面前,最终的结果是,省下来的这点钱无疑杯水车薪,根本无法和价格跳水相抗衡。
集体冬眠
36家企业半数以上停产半停产
停产!是不是只剩下这条路可以走了?由于滞销的影响,老方厂里一下子积压了五六千吨卖不出去的生铁。说到这里,他下意识看了门外的工厂空地一眼,当时这些堆码成山的生铁就堆在厂里面。
老方说,这么多年来,由于厂里的生铁质量可靠,早已培养了不少老客户,很多人主动来联系购买,根本不需要厂里主动出去营销,因此在严冬到来时,厂里也没有主动出去销售。
面对一泻千里的价格,面对巨大的积压库存压力,面对高昂的生产成本,老方顿了顿说:“我们工厂很无奈地在去年11月7日这天选择了停产。”可能是记忆太过于深刻,老方甚至不用经过思考就能迅速说出这个日子。
“我们的工人大多数来自玉溪本地和贵州,远处的就回老家过年或另找工作,有的工人已在这里干了7年多了。”显然,他和这些老同事还是很有感情的。停产前,厂里有350余个工人,停产期间只留下二三十个管理、销售、安全保卫和后勤人员。
据玉溪市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玉溪市目前除了一些小炼钢厂外,在册登记的钢铁企业有36家。进入2008年8月后,企业生产成本高于销售价格,出现产销价格倒挂,企业处于举步维艰的生产困境,半数以上钢铁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刘旺财所在的厂同样停产,去年10月—12月,他就连这500元的微薄工资也没有了,只能勉强度日。“怎么可能发工资,不上班就什么都没了,放假心里更不踏实,只能希望厂里赶紧通知复工。”刘旺财是老玉溪人,没别的地方可去,做了一辈子炼铁工人,也不会别的技能,只能眼巴巴地等待着工厂能开工。
暖春 机 新
钢材价格连续回升
停产避免不了,在这个安静得可怕的工厂里,老方他们留下来,就是抓紧时间消化堆码成山的库存。“从去年11月到今年1月底,终于把积压的库存卖完了。”到了这时,老方脸上才有了一些笑意。
与此同时,生产成本也开始下降,老方略显轻松地拉过面前的木头大算盘,噼里啪啦地边打边说,从前600余元/吨的铁矿石现在跌到300余元/吨,焦炭从1700元/吨下降到960元/吨,这样生产成本从3500元/吨降到2200元/吨—2300元/吨,国内钢材价格也连续10余周回升,到了现在,生铁为2400元/吨—2500元吨,终于盼到恢复生产的好时机!
厂里又开始盈利了?“没有啊!”对于这个问题,一直平和的老方显得有些激动,他说现在只能说是基本能维持,虽然售价终于高于成本价,但工人工资、维护费还需开支。“只要能把工人招回来,能维持下去就好了。”
“我们的工人这次回来,工资没有丝毫降低,平均都在800—1000元,熟练的机修工反而还增加了一两百元,工资领到1500元以上。”老方说,危机已让工人生活很拮据,不能再减他们的工资了。
但另一方面,也让老方很痛心。敲打完算盘,他面色凝重地说,这次厂里总共亏损了上千万元,相当于厂里一年所有盈利。
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玉溪现在大部分的停工钢铁企业已逐渐恢复生产。
抱团取暖
赊账进货,利润分一部分给供货商
“听说有的厂已倒闭了。”另一家厂的瞿经理对行业内的信息特别关注,通过同行他知道,当地有的钢铁厂由于负债太多,终于还是没有挺过金融危机,倒闭了。
瞿经理说,高买低卖的结果就是洗白了厂里这么多年辛辛苦苦的积淀,金融危机让厂里挣了多年的钱不见了。更为恼火的是,炉子停工后铁水就凝固在里面,重新开工,厂里花了200余万把砖全部敲掉重新恢复。此外,还花了200余万元进行节能减排的改造。
然而,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没消退,由于小钢铁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瞿经理所在的钢铁厂很多年都无法贷款。“我们现在只能是没有约定的合股。”这是他对钢铁厂现在负债经营的戏称。
“也就是赊账进货来生产,销售成品后,除了还上货款,还分配一部分利润给赊货给我们的供货商。”他说,对钢铁厂的上游企业,他们也有可能会这么做,算是抱团取暖。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报告预测,在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作用下,2009年中国钢铁市场需求将具有一定支撑;钢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速将呈现明显“前低后高”走势;国内铁矿石产量增速有所回落,但受需求增长回落影响,价格将在较低水平浮动;钢铁企业盈利水平持续大幅下滑的局面在2009年下半年或将扭转。
这当然也是老方和瞿经理们共同的愿望。
挺过经济严冬玉溪钢企复活
2009-02-17 09:04 浏览: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