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综述
北洺河铁矿向备件国产化要效益
2011-02-11 09:38  浏览:314
  自2001年起,五矿邯邢矿业有限公司北洺河铁矿相继引进采、掘、中深孔设备3个品种共计10余台,使全矿主要采掘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进口设备的高性能提高了采矿生产能力,但其运行维护所用进口备件也无形中给铁矿生产带来了极高的成本负担。
  为此,该矿组织技术人员向“洋设备”发起挑战,通过对设备备件进行技术改造与技术革新,使全矿21种、共112件进口设备备件实现了国产化。通过使用对比,国产化备件性能达到了进口件的86%以上,但价格仅为进口价格的50%以下,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升了设备支持保障力。
  自主创新是出路
  北洺河铁矿是目前我省唯一一座生产铁矿石240万吨,铁精矿115万吨的现代化地下矿山,全矿进口设备占全部生产设备总投资的48.04%,其中,多项大宗设备是整机引进,进口设备与国产设备相比较,具有作业效率高、技术性能稳定等特点,这些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铁矿保持高水平生产能力的需要,但其随机备件少、进口备件价格昂贵、订货周期长等棘手问题也影响着铁矿生产的正常运行。
  “如何破解进口备件带给铁矿生产高成本负担的困局?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自主创新,谋求进口设备所用备件的国产化。”矿长李庆倩在接受采访时说,进口备件实现国产化是降本增效,降低检修维修费用、促进直接经济效益增长的有效途径。同时,进口设备更新换代比较快,一些设备的关键易损备件“千金难求”,这也是备件国产化的必然选择。进口备件的国产化,可以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生产,减少损失,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引进设备备件实现国产化,是企业节能降耗的必然选择。
  人才培养是关键
  为确保备件国产化这项工作稳妥推进,北洺河铁矿专门成立了备件国产化领导和推进小组,组长由主管设备的副矿长肖军生担任。
  肖军生告诉记者,北洺河铁矿进口备件国产化工作始于2003年,近两年来,北洺河铁矿加快了进口设备备件国产化工作进程,将进口设备中的销轴及轴套类、高强度螺丝、螺母类、高压胶管、接头类、橡胶件、液压密封件类和电气备件类等6大类备件作为主攻方向。同时,针对进口部分备件的使用现状进行调研,选择国内质量可靠、服务优秀的国产备件供应商,与之签订供货合同,责成采购部门将其纳入零库存管理,以降低生产成本。
  该矿在取得进口备件国产化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北洺河铁矿备件国产化管理办法》、《北洺河铁矿备件国产化奖励办法》,对备件国产化方案进行了多次优化,并建立了备件国产化长效机制。首先,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聘请山特维克、Atlas等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来矿授课;其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维修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为备件国产化奠定扎实的基础。进口设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培训力度的不断加大,为实现进口备件国产化提供技术保证和人员保证。北洺河铁矿还结合修旧利废工作,开展“技术手段延长备件使用寿命”攻关,使备件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北洺河铁矿各类备件国产化率达到82%。
  健全制度是保障
  在实施备件国产化工作中,都采取了哪些措施?面对记者的问题,北洺河铁矿维修车间主任夏伟泉回答说:全矿规范运作,执行闭环管理,建立健全进口备件国产化考核机制,做到事前申请,事中跟踪,事后验收,严格把关,深入推进进口设备备件国产化工作进展,并以此为落脚点,向设备国产化要效益,降本增效。
  据维修人员介绍:只有使更多的进口备件国产化,才能达到采矿、选矿生产连续、高效、低成本的要求。比如TORO-400E电动铲运机电缆1条15万元,国产电缆1条5万元,再比如Simba H1354采矿凿岩台车的高压胶管平均每条2000元,国产高压胶管平均每条500元,高压胶管使用量大,更换频繁,通过使用,国产备件技术参数基本达到了进口备件性能,性价比远远高于进口备件,大大降低了成本消耗,使用效果基本达到了进口备件标准。
  自实施备件国产化以来,北洺河铁矿不仅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设备支持保障能力。去年,北洺河铁矿累计生产铁矿石245.38万吨,铁精矿122.63万吨,实现内部利润5.37亿元,超额完成了各项生产经营指标。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