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股市暴跌,自黑色星期一暴跌80多点之后,全周股市基本没见反弹,相反在周五继续破位逼近2700点。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调整,而是接近股灾级别的暴跌,对此,投资者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中国股市暴跌源于投资者对全球三大经济危机隐患的警觉,而之所以暴跌不止,则源于很多市场人士包括经济学家对三大风险隐患的爆发概率估计不足。我所指的全球经济的三大危机隐患包括: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和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或曰滞胀危机。对这三大风险,我已经写了几十篇文章,但还不够。
上周重量级风险提示如乌云压顶
上周三,联合国连续第六年发布报告,警告美元即将崩盘风险,声称一旦美元暴跌,将导致众多国家庞大的美元储备账面价值遭受重大损失,这可能引发市场对于美元的信心危机,导致抛盘加剧,将全球金融体系置于重大风险之中;周四,自标普上月警告美债和中国硬着陆风险之后,标普再度警告中国银行业坏账未来会大幅度增加,起因是房地产市场暴跌;对已经被警告麻痹的欧债危机,上周四欧盟主席再度告诉市场:根据IMF的规定,只有在欧盟12个国家保证未来12个月将为希腊提供再融资担保之后,IMF才会发放新的援助资金,而目前观察这12个国家至少有两个不会同意,因此,对希腊改革进程的下一轮金援可能搁浅;同时,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在上周日的地方选举中惨败,该国财政紧缩计划能否顺利执行产生变数,西班牙国债收益率一度大幅度攀升。西班牙是全球第十二大经济体,它若成为下一个希腊,基本无人能救,欧债危机爆发的概率和传染性都进一步增加。
欧债危机与中国何干?很多经济学家不以为然,更多人被欧洲实体经济复苏强劲的数据所蒙蔽,以为欧元区经济没有风险,欧债危机是自欺欺人。而我一再地强调:欧债危机的最大难题是债务链庞大,几乎所有的欧洲银行、美国银行包括亚洲银行都持有一定数量的希腊包括欧元区猪五国的债权,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持有欧元区国家的债券,尤其是金融系统中相互间的抵押借贷关系非常复杂,在这个债务链的某个环节一旦出现赖债,或曰违约,很多银行的流动性立即会枯竭,债权国将紧急逼债,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将从“泛滥状”立即变为“枯竭状”,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和国家都将被被卷进“被拖欠”漩涡。更糟糕的是,欧元区高负债国家比比皆是,一个国家的违约会导致很多国家出现违约,一个银行违约将导致上百家、上千家银行违约,最终引发虚拟金融市场大恐慌。而在这个危机的链条中,中国一直充当“输血者”,“借款人”,目前中国对欧元区的资产(主要是债券)持有量保守估计在8千亿左右,如果将英镑资产算在内,该数字还要扩大。
因此说,欧债危机爆发,中国将是最大的受害者。难怪,每一次欧债危机的风险提示都成了逼迫中国继续掏钱(援助)的“讨债令”,上周五,G8在法国开会,大肆宣扬欧债危机迫在眉睫,结果中国只能高调宣布继续购买欧元区葡萄牙发行的债券——周初刚刚宣布购买西班牙的债券。我不排除中国大量购买欧债有着战略上的考虑,比如可以在欧洲人民心中留下好印象,可以增加对欧洲的出口,同时也减缓欧债危机爆发风险,避免中国的欧元储备遭遇欧元大幅度贬值的损失。但是,对欧债危机的爆发风险必须有一个客观评价,如果指望中国持续买进就可以防止希腊违约,葡萄牙违约,那是极不现实的。希腊债务危机目前已经基本无解,欧盟迟之所以迟迟不愿意启动危机处理程序,是想拖,想乘反弹之机“去库存”。中国每一次买入的确会帮助欧元反弹一点点,但每一次反弹之后都是更大幅度的下跌,指望中国援助欧元,可以掩盖风险,那需要中国大幅度的抛售美元,这种按下葫芦瓢起来的做法,不是处理危机,而是触发危机。现在欧元区和美国都在盯着中国30000亿的外汇储备,而这么巨大的储备既是风险解压器,也可能成为最大的风险源。
必须恰当地评估可能发生的风险,将风险的破坏力降低到最低限度
现在有一种理论认为,经济危机不会在大家都念叨的时候和地点发生,所谓“大家都知道,就不会发生”。按住这个理论,三大风险都不会发生,因为人们天天在念叨。这种理论很危险,须知,有些危机是难以躲过的,有些危机是迟早要来的,有些危机是想不到的,有些危机是怎么念叨都无法避免的。具体说,欧债危机目前已经进入“难以躲过”阶段,目前的危机处理机制只是想降低危机的损害程度和范围,而不可能按住这场危机;美债危机和中国经济滞涨危机发生的概率每个月都在增加,它们也已经开始现形,或由于欧债危机所连带,或因为自身因素没有处理好而随时爆发,因为这两大危机的背景是全球经济失衡,失衡的两头,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一个是拼命低攒钱,一个是靠借钱过日子,无论那一头出事,另一方也被牵连。
中国股市上周暴跌的现象提醒我们,中国经济短线发生大的危机的可能性,概率在增加,除了欧债危机突然扩大化,中国突然出现恶性通货膨胀逼迫政策面继续从紧的概率在增加。
5月初,市场很多人被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暴跌所鼓舞,认为中国高通胀压力因此减轻,可以提电价了,甚至可以降息了。它们高兴的太早。紧接着长江中下游大旱的现实告诉我们,未来不远,粮荒可能发生,高房价问题将被粮食危机所替代,通货膨胀率将突然间攀升,中国将现恶性通货膨胀风险(通胀率突破6%)。于是只能被迫升息,被迫紧缩。中国经济将进入通胀率下不来,实体经济却严重减速,失业率大幅度增加的滞涨局面。
如何防范这种危机发生?目前需要及时地调整政策,越快越好。而政策调整的前提是恰当地评估可能发生的风险,找到风险的源头,恰当地用药-这似乎很难。根据我的观察,目前如我这样的风险提示还远远不够,很多人对未来风险降临的可能性还处于无知状态。因此,市场还要继续发出警告,警告的方式就是下跌,甚至暴跌。下周,中国股市跌破2700点已经铁定,很可能要调整到2650点附近,然后再看。政策不调整,还要跌(尤其是中小板创业板)。至于处于全球风险源头的欧元区,还要经历更残酷的折磨——欧元本周小幅度反弹后未来一周还要大跌,预计下周将跌破14000整数关,向13960一带寻求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