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北京3月15日电---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新一届专家委员出炉,"学院派","低调"等成为今年入选的三位专家共同标签.而来自於高校的他们均以理论研究功底扎实而闻名,或许能为央行的货币政策提供更为务实的建议.
今年入选的三位学者分别是来自北京大学的宋国青,清华大学的钱颖一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陈雨露.业内人士指出,相较上届而言,本届三位委员在转轨经济,宏观经济预测以及国际金融等专业学术研究各具强项,且有较强的互补性.
"今年入选的三位专家处事风格上都比较低调,理论功底都很强,而且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学术成就,学术专长很鲜明,不像以往有些万金油似的专家."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也指出,新的三位专家既不属於大众明星式的学者,也不同于官方御用型学者,在学术素养及背景等各方面比较不错.
"说句实话,十分不好找.又要理论深厚,又要有全球视野,又要了解中国国情,又要有独到见解……,还要敢说话.挺不好找的."一位接近央行的消息人士称.
中国周三宣布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人员调整,其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不再担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职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央行政策委员会中的金融专家必须具有宏观经济、货币、银行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事金融研究工作10年以上,非国家公务员,并且不在任何营利性机构任职,任期2年.
货币政策委员会是中国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其职责是,在综合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宏观调控目标,讨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政策控制目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有关货币政策的重要措施、货币政策与其它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等涉及货币政策等重大事项,并提出建议.
不过受访人士也提到,由於体制等各方面原因,中国央行无论是本身还是货币政策的制订,都不具备独立性,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委员们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力更是微乎其微,不过对於入选者本人而言,往往会提升他们在社会上的商业价值.
**海外华人学者的佼佼者--钱颖一**
现任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的钱颖一,曾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任教于斯坦福大学、马里兰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被视为海外华人学者中的佼佼者.
一位不具名的深谙中国决策程序的资深专家就指出,钱颖一在海外留学和任教的经历很丰富,也是中国在海外华人学者中的佼佼者,尤其在制度经济学,比较经济学领域,比较有建树.
牛犁也称,中国正处於转型经济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钱颖一在海外学习工作多年,他的入选或许能为正面临经济转型的中国政府提出一些好的政策建议.
钱颖一1981年清华大学数学专业本科(提前)毕业,毕业後留学美国,分别於198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耶鲁大学运筹学/管理科学硕士学位.2006年10月起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研究领域包括比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中国经济.
在今年初的一个论坛上,钱颖一曾指出,在谈到全球经济趋势时很多的关注和发言都集中在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但他认为对新兴经济体也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可以预见20年内,整体新兴市场经济市场份额会超过发达国家.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中长期趋势.
他特别提醒要关注的风险包括:新兴经济中的流动性大量增加,通货膨胀率远高於发达国家;为保增长,所有新兴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但是却错过了做结构性调整的机会;为应对金融危机使市场化趋势有所倒退,政府干预增大.整体来讲,世界经济自由度在2012年有所下降,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
他并指出,不能排除一种比较糟糕的情况,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没有完成的情况下,金融危机有可能蔓延到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并导致整个世界经济陷入困境.
**中国人大史上最年轻的校长--陈雨露**
1966年出生的陈雨露,作为中国金融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黄达的弟子,去年11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也是人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
他在国际金融领域深耕多年,学术兴趣涉及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公司金融和固定收益金融工具等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开放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资本市场等.
"他是典型的学院少壮派,在人民币汇率,国际金融等领域都比较有独特的见解和看法."牛犁称.
对於人民币汇率问题,陈雨露曾分析指出,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完成之前,大幅度升值肯定是要出问题,因为中国整个产业的竞争力不行,产业的承受能力不行.
"对於中国来讲,人民币汇率包括两个问题,一个是汇率的升值还是贬值,这是汇率政策问题;另外一个是汇率是浮动汇率还是管制的汇率,还是一个自由浮动的汇率,这是汇率的体制、制度和形成机制的问题."他称.
他认为,对中国来讲这两个都很看重,但是重点是要解决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这个制度层面的问题,因为涉及到长远."至于说升值,升多少,升多快,要看国民经济的运行是不是基本正常的.国民经济运行如果不正常,才要调它;如果它是正常,或者基本正常的,就没有必要调它."
而对於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陈雨露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抓两点:一是大的产业结构的优化,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另一个就是产业的创新问题.因为服务业的综合效益很大,不光是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消费支出增长的贡献,同时还可以解决很多的民生以及就业问题,而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等领域时,也千万不要忽视传统的基础服务业.
**宏观经济研究预测专家--宋国青**
另一位来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教授宋国青,曾多次获得预测中国宏观经济的"远见杯"奖,其在宏观经济预测和研究,尤其是对物价走势的预测方面曾被业界所称道.
"中国做宏观经济指标预测的专家比较多,但宋国青有一套比较独特的方法,他在宏观经济方面的成果多年前就已经体现了."王军称.
他提到,在宏观经济指标预测方面,宋国青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北大的"朗润预测","远见杯"等等.
宋国青近期曾表示,目前货币政策偏紧,未来还可适当放松.松的标准不是说一下子就放的很松,还是用货币指标数量度量.并预计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在总需求比较平稳的前提下,2012年可能还会比2011年略有降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