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解读:螺纹弱势震荡 现货仍旧趋弱
【热点导读】
●需求低迷产量难减国内钢市节后将延续弱势格局
需求低迷,钢产量压缩不了,国内钢市还在“寒冬”中苦熬。由于供需矛盾难解,估计国内钢市在端午节后还将延续弱势格局。据节前的监测,国内现货钢材的综合价格还在下跌,有的跌幅还在扩大。近期,虽然上游矿价有所反弹,但钢材市场的需求依旧低迷,相当一部分商家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考虑到临近月底,商家回笼资金的压力明显,加上不少钢厂下调了最新出厂价,短期内成交又不会有太大的起色,端午节后的行情还会延续弱势整理的格局。
解读:汇丰6月中国制造业PMI值降至48.1,创7个月来新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内制造业形势仍不乐观,钢铁下游行业的需求短期内难有根本性好转。不管是板材主导企业还是建筑钢厂家,对于后市的判断都难以乐观。继宝钢率先下调7月份出厂价之后,武钢、鞍钢也是同向跟随,吨价的下调幅度在130元至300元,至此,国内三大钢企均开出跌盘,预示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状况并不理想。在成交低、产量高、矿价“坚挺不移”的背景下,当前又到月末和半年度末,资金阶段性紧张的矛盾会显现,对成交会再加一层抑制作用。
●四部委10天内4次对“房地产政策可能松动”辟谣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风吹草动不仅关系到今后房地产市场走势,也成为购房者买房的风向标。今年以来,限购松绑,金融政策调整等放松调控的传闻不绝于耳。过去10天,包括住建部、发改委、央行、银监会等四部委对关于房地产政策可能松动多次辟谣,业内专家表示,近期四部委罕见密集回应市场传闻,实属罕见,一方面表明市场敏感期舆论风险高企,另一方面表明政府对于市场调控的基本态度依然严谨。
解读:进入2012年以来,楼市的调控政策不再加码,反而各地政府纷纷开始对楼市进行微调。整体经济下滑之时,放松调控的谣言四起,“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似乎到了十字路口。为避免房地产政策反复,市场反弹,中国经济震荡,中央再度表明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放松是很有必要的。
【相关新闻】
●澳占据近半中国铁矿进口市场
据《澳洲日报》报道,世界上最大的私营船运代理商SimpsonSpenceandYoung(SSY)透露,由于巴西和印度等竞争国供应不足,澳洲已逐渐成为12年来中国铁矿石进口最大的来源国。SYY总部位于伦敦,该公司报告称,2012年前四个月,澳洲占中国铁矿石进口的44%。这是2000年以来,澳洲占比最高的一次。2000年,澳洲占比达48%。该报告发布之前,澳洲主要铁矿石出口中心Hedland港的港口局透露,五月份,经由该港输出的铁矿石达到历史最高纪录。SSY还指出,2012年前5个月,巴西铁矿石出口下跌120万吨,导致通常用于运送铁矿石的海岬型船只雇佣成本下降。上周,该型船只的报酬跌至2008年12月以来的最低谷。印度的铁矿石出口也呈下降趋势,因为印度当局一直试图把更多的铁矿石留在国内。他们相信,随着印度的快速发展,印度在未来将会需要大量的铁矿石。
●6月以来国内煤炭库存创新高煤价大幅跳水
6月中旬以来,国内各大输煤港口群煤炭库存量和重点电厂存煤量双双创出历史新高。在世界最大的煤炭运输港秦皇岛港南侧的一片海域,是等待装船的运煤船舶停泊的锚地。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的锚地明显冷清,不见了往日的拥挤。6月份以来,秦皇岛港电煤存量一直保持在940万吨的高位,几次逼近941.5万吨的历史最高点。由于场存压力过大,大部分港口煤炭堆场已经关闭。一方面是库存的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是煤价的大幅跳水。6月20日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每吨729元,创指数发布以来单周最大跌幅。煤炭分析师安志远介绍说,目前煤炭市场已经处于强势买方市场之下。
●钢铁石化“替银行打工”发改委着手研究减负
11亿,这是今年1-4月份全国70余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总额。256亿,这是这些钢厂同期的贷款利率、“贷款顾问费”、水利建设基金等各种财务费用总额,财务费用同比上涨将近40%。巨大的财务负担让中钢协副秘书长屈秀丽感慨,中国钢厂不仅在为海外矿山打工,而且还在为国内商业银行打工。如此苦逼的不仅仅是钢铁行业,还包括看起来似乎风光无限的石化行业。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国有石化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9.10%,销售利润率为3.21%,财务费用同比大幅上涨34.69%。钢铁和石化企业的上述境遇引来了关注。日前,由国家发改委产业司牵头,联合工信部、财政部、央行、银监会等数部委共同制定的一份政策建议正在起草当中。工信部相关司局的一位官员6月19日透露说,降低银行对企业在贷款环节中不合理成本,将成为政策中一个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