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正从各级地方政府眼中的‘香饽饽’变成遭到全面围剿的‘臭豆腐’。”在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乐江看来,中国的钢铁工业实现转型必须要迈过资源环境这道坎。
这段形象的描述出自徐5月8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的主题演讲,事实上,各地地方政府对于引进这个“臭豆腐”仍然热情高涨。
与上述这段“臭豆腐”论相映成趣的是徐在演讲中对宝钢钢铁产业布局调整的阐述,徐称,宝钢将减少上海地区至少300万吨产能。
这是宝钢高层为数较少的在公开场合表示要外迁部分产能的发言,上海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也向本报记者间接证实了部分内容。
在6月7日的上海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尚玉英在回应本报记者有关上海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时说,上海会对石化和钢铁的产能进行进一步的控制,“十二五”期间“应该不会再批新的生产线给钢的产量”。
对于上海方面的这一表态,国家发改委区域规划专家咨询组成员朱荣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宝钢产能的转移符合目前上海的经济逻辑,“也是上海城市功能定位和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
据本报不完全统计,江苏、福建、广东、浙江、新疆等被列入宝钢产业外迁的迁入地,涉及到不锈钢、特钢、普钢等多个产业项目,且多个地区先后与宝钢接洽沟通承接产业转移事宜。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宝钢集团外部董事干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亦证实,300万吨产能的外移主要是指宝钢与上钢、梅钢实现重组之后纳入旗下的原上钢一厂、上钢三厂和上钢五厂。
不过,和首钢不同的是,宝钢整体外迁可能性不大,且外迁将会持续较长的时间,“预计在未来十年内”。
对于宝钢产能外移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徐在演讲中并未有明确的指向。徐的表述是,宝钢将借助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利用湛江钢铁项目和八一钢铁南疆项目新建的机会,迁移上海地区的部分产能,时间“预计在未来十年内”。
关于这300万吨将涉及宝钢的哪些业务,徐也未在演讲中提及,官方数据显示,宝钢如今共有4000多万吨产能。
“如果是将宝钢在上海的能力减少,而在其他地方的能力增加算作宝钢产能外移的话,宝钢外移的产能可能不止300万吨。”一位接近宝钢的人士透露说。
干勇则详细地阐述了这300万吨项目具体情况:300万吨的外移主要是指宝钢与上钢、梅钢实现重组之后纳入旗下的原上钢一厂、上钢三厂和上钢五厂。
尽管宝钢官方尚未正式公开上述消息,但多位宝钢不锈钢事业部的员工告诉记者,前身为上钢一厂的宝钢不锈钢生产线将在未来的3-5年搬出上海已不是秘密。(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