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外贸温和反弹但下半年内外需市场仍严峻
新快报综合报道 海关总署昨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286.9亿美元,同比增长9%;当月实现贸易顺差317.3亿美元,大大超过市场预期,并创下2009年2月以来的新高。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6月贸易顺差仅200多亿美元。不过,就此数据来看,6月数据延续5月偏暖态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下行担忧。但进口增速降至个位数,且刚出炉的通胀数据下行明显,均表明内需疲弱。加上欧美经济前景存在诸多变数,使得对中国外贸形势仍旧复杂和严峻。
上半年进出口增长8%低于预期目标
6月份当月,我国出口1802.1亿美元,同比增长11.3%;进口1484.8亿美元,同比增长6.3%。今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8398.4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出口9543.8亿美元,同比增长9.2%;进口8854.6亿美元,同比增长6.7%;贸易顺差累计689.2亿美元,同比扩大56.4%。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透露,二季度外贸进出口温和反弹,进出口同比增速比第一季度的同比增速回升了1.3个百分点。他同时表示,上半年进出口增速仅为个位数增长,距离10%的全年目标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
根据海关数据,贸易伙伴中,对欧盟、日本传统市场贸易增速几乎停滞。欧美日传统市场在我出口中所占比重为42.1%,同比降低1.1个百分点。上半年,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0.8%;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长13.6%。
内需也现疲弱下半年形势仍复杂
最新外贸成绩单出炉后,也有不少人存在各种质疑——出口增加这么多,为何还有相当数量的出口型企业报怨没有生意做?
阿里巴巴旗下进出口外包服务平台深圳市一达通副总经理肖锋称:“短暂的顺差远不能代表外贸出口走出低谷,尽管海外消费者刚需依旧,可由于交易条件的恶化(包括成本上升、利润挤压、缺少金融支持),预计外贸出口仍然形势严峻并会延续,采购商和供应商的日子仍然困难。”
巴克莱银行经济学家黄益平也结合最新PMI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的减少分析认为,目前世界整体经济发展低迷,根据企业目前的订单出货情况,后续几个月的外贸数据仍可能回落。
此外,6月进口环比降幅高达8.9%,这也看出内需市场的不振。日信证券宏观研究员陈乐天称,这表明“国内需求放缓加快,也预示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品零售数据可能会比较糟糕。如果7月国内需求仍疲软,进口同比增速可能会回落到零以下。”
不过,郑跃声昨日认为,尽管外贸面临更为复杂和严峻的局面,但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短期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中国经济稳增长和促进对外贸易扩大进口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会逐步释放,“如果世界经济形势尤其是欧洲债务危机不再继续恶化,今年全年我国外贸可望实现10%的预定增长目标。”
贸易顺差意外大增 改变人民币预期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即称,“由于贸易顺差大幅增加,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也将随之增加,我们也因此认为人民币将很快回到升值轨道,并维持全年人民币将对美元升值1.5%的观点。
新快报讯 6月贸易顺差远超预期,有分析人士称,这将改变人民币预期。美林美银中国经济学家陆挺认为,6月下降的进口增长和上升的贸易顺差意味着中国已经从全球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的暴跌中获益。尽管因出口增长疲弱,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机会今年相当小,但较高的贸易顺差可能会为人民币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