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正北方网报道:这是一片充满生机、激荡希望的热土,这里曾是满蒙出海通道、名流商贾云集的著名驿站,这里是乌兰察布市南联北开的十字要冲,这里是中国正北方最大的防寒服装生产研发基地。沧桑岁月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造就了它茶马古道的坚实厚重,产业比较优势摧生了化德儿女发展信心,优越的投资环境激发着有志者的创业热情。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风劲千帆鼓!“天蓝、地绿、风清、气正”的化德大地,正沐浴在科学发展的春风里,如诗般隽咏、如画般明媚。
——工业经济春风徐来
市委三次党代会如一缕春风,吹开了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化德儿女从思想上敢于破除“三论”束缚,牢固树立“能快就不要慢、能干就不要等”的责任意识、“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忧患意识、“拼搏奋进、勇于先行先试”的进取意识,在“厚德、实干、创新、赶超”的化德精神鼓舞下,大力实施“服装富民、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文化兴县”和“三三制”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举全力推进“1411”(即打造一个自治区级百万吨级铁合金产业园区,实现铁合金产能100万吨以上、镍铁深加工和不锈钢产能达到100万吨、风电装机100万千瓦、工业园区销售收入实现100亿元以上的四个百;建设一个面向京津的绝色农畜产品基地、建成一个北方羊驼绒服装重要集散中心)工程,初步形成了以服装、风电、合金、矿产品开发和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格局。
服装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成为化德县独具特色的富民优势产业,产值达14亿元。
为了进一步促进服装产业的健康发展,2012年,投资1.2亿元,新规划建设占地200亩的服装创业园,全力打造“中国北方羊(驼)毛绒服装重要集散中心”,坚持集群化发展方向,积极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加快产品研发步伐,上半年累计加工各类服装900万件,同比增长29%,实现产值5.4亿元。
利用丰富的风能资源优势,先后引进中海油、华能、华电、汇德、国水投等五家大型风电企业,目前,并网发电已达到70万千瓦,年可发电20亿度,实现产值10亿多元,2012年,风电装机总量力争突破90万千瓦,远景规划装机300万千瓦。
向自治区级百万吨合金循环产业园目标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四纵四横”的道路框架已经形成,新打机电井12眼,绿化面积达到16.3%,储量5万吨的中水回用蓄水池和园区供水管网工程预计9月底全部竣工,建设工业园区输变电工程,兴广220KV变电站扩容改造工程已经开工建设,促进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协议引进3万千伏安以上矿热炉60台,总投资达30多亿元,其中4台投入生产、24台正在建设中、10台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年内预计建成投产28台,产能将达到120万吨,可实现产值160亿元,到2013年,达到40台以上,合金类产能突破150万吨。
合金下游产业不断延长。投资30亿元的中泰100万吨镍铁合金项目,已完成一台镍矿炉建设。投资4亿元的亿力合金有限公司20万吨铬铁项目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年内一台投产;投资1.7亿元的北京天地未来科技有限公司10万吨镍精粉加工项目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投资5000万元的新建众诚有限公司80万吨粉磨站项目正在安装设备中,初步形成了一个硅、锰、镍、镍精粉、不锈钢等合金系列循环产业链。
同时,化德县成功引进全市首家投资45亿元的北辰公司60万吨PVC项目配套动力分厂2x1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为全市破题自备电厂建设开好头、起好步。
化德县中泰镍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100万吨镍铬合金生产项目,是目前国内在建的第二家企业。项目占地40万平米,总投资30亿元,到2015年,投入运营后,年可实现产值200亿元、税金10亿元,可解决2000人就业岗位。
总投资6000万元建成兄弟建材有限公司,项目以实施的水泥粉磨站为主,经济处理合金生产的大量废弃矿渣,是化德县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本增效的新型工业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产能可达120万吨以上,年可消化工业废渣40万吨(占全县工业废渣1/4),年可实现利税3000万元,可解决80人就业岗位。
依托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秉承循环经济理念,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中始终贯彻“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原则,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实现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滚动开发和又好又快发展。
——城镇建设强势而上
城镇化建设是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的重要支点!化德县委、政府严格按照“整体风貌现代化,城市环境园林化”的目标要求,聘请东北大学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了化德县城区2020年总体规划修编方案。
围绕建设特色生态型宜居宜业城镇的目标,坚持城乡统筹双轮驱动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长顺镇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时期的6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2.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1%。旧区建设坚持“增功能、增绿地、增硬化;减危房、减污染、减人口”的“三增三减”思路,按照“规划、文化、绿化、水化、管理精细化”五位一体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城镇建设力度。
2012年全县城镇建设项目27项,预计总投资8.5亿元。其中:房屋建设工程20项,预计投资6.49亿元,市政基础设施6项,预计投资5100万元,城镇绿化工程一项,投资1.5亿元。
在城镇基础设施方面;重点实施了粉丝厂路、旧汽车站东路等18条小街小巷的硬化、亮化、给排水配套改造,自来水旧区管网改造以及垃圾处理等6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山生态公园的升级改造项目;
在城镇绿化方面,把“生态立县”列入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按照“景观绿化、大树栽植、一次成型”的造林思路,大力实施“1234588”工程,栽植各类苗木140万株,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家园,实现“天空增蓝、大地增绿、城镇增水、百姓增福”的目标。
在城镇亮化方面,城镇亮化是我县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提升城镇品位的重要措施,对主要街道及临街机关单位和部分商业楼体进行了亮化改造,安装了各类路灯、景观灯等1500多盏,建成了金山路“灯光隧道”,长春大街树体LED“流星雨”景观街。在抓好新区照明亮化的同时,对旧区的每条小街小巷安装了照明路灯500多盏,有效解决了居民夜间“行路难”问题,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在城镇硬化方面,全面开展市政路框工程建设和县城北扩工程,从2009年开始,先后投资7700多万元,完成道路建设2万多米,面积21.9万平方米,并配套完善了道路给排水、绿化、亮化等工程,城区“八纵八横”框架已经形成。
预计到2015年,城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以上,城镇达到8万人。
按照“三个转移、三个集中”的原则,化德县立足城乡统筹发展,确立了“三三”制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鼓励支持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集中,加速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鼓励支持现有农村劳动力向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中心村转移集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鼓励支持孤寡病残等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弱势群体向互助幸福院转移集中,逐步纳入农村低保、五保等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就近就地集中养老),通过三种有效途径加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依托服装产业,实施无土移民,建设幸福大院,实行农村老人集中供养,是化德县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全县建成“无土移民”楼48栋,撤并生产条件较差、居住户数30户以下的自然村24个,建设中心村12个,建成幸福院12个、632间,供养有生活能力无生产能力的老人1462人,为破题农村养老难题进行了大胆实践和有益探索;通过整合撤并“老龄村”、“空心村”,复垦土地270公顷,恢复草场3500多公顷,2012年,投资4000万元,新建移民楼15栋,撤并“老龄村”、“空心村”40个,打造中心村28个,建设互助幸福院23所,安置60岁以上老人2216户、5000多人。
在加快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化德县委、政府切实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优秀基层党组织不断涌现,基层大讲堂、道德讲堂扎根生活、服务群众,如一号文件进农村、农业科技进大棚、法律知识进社区、交通消防安全进企业、道德讲堂进校园,志愿服务雨润心田,文体竞技活动蓬勃发展,文明创建心手相连。
今日化德,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社会稳定,生态文明,百业宏开,一个海纳百川、客商心动的投资高地,正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古老的皇家牧场在工业经济的强势拉动下,奏响时代发展的强劲乐章。(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