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网消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或许不会像欧元诞生时候那样惨烈,但局部冲突的风险依然存在,美国不会甘心接受美元霸主地位受到威胁。
10月29日至11月1日,每年一度的Sibos年会在日本大阪举行。新加坡国际问题学院主席SimonTay接受和讯网访问时表示,未来20到30年间,人民币虽不至于取代美元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但也将达到与之平起平坐的水平。
来自全球10,000多家金融机构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排名一直保持迅猛上升的态势,目前已从2010年10月的第35位跃升至今年8月的第14位,韩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7个东亚经济体的货币与人民币的关联度已经超过美元。多位与会专家也对和讯网表示,到2015年,新兴市场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额将占到总贸易额的50%左右。
身为全球霸主的美国恐怕不能接受这种局面。“从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美元的霸主地位以来,美国一直从中享受超额收益,他们不断采取的霸权行为,也是为了维护美元的霸主地位,可以这样说,谁与美元为敌,就是与美国为敌。”空军少将乔良说。
1999年,欧元正式诞生,作为新的全球结算货币,它直接对美元构成了挑战。当年3月,美国领衔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空袭,直接造成欧元暴跌30%,7000亿美元热钱出逃,欧洲经济从此一蹶不振。这些出逃的热钱,大部分流向了美国,带动美国经济实现了持续90个月的繁荣。
乔良此前接受和讯网访谈时曾指出,当时欧元区总产值达26万多亿美元,而北美地区才24万多亿美元,这么庞大的经济体突然不使用美元结算,对美国将是多么大的损失,他们怎么能善罢甘休呢?
去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结束访华之际,中日达成今后两国贸易用本币结算的协议,此举引起美国的高度关注,舆论认为,中日货币协议将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美元在亚洲地区的主导地位。
今年年6月1日起,上海和东京两地市场启动人民币与日元的直接交易;8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宣布两国贸易直接使用双方货币结算。
接连丢失重要阵地的美国对上述情况感觉如芒在背,随后的9月,国务卿希拉里展开环太平洋(601099,股吧)访问,最后一站选在中国,她郑重告诫中国不要与欧洲结盟,尤其是结算货币不能使用彼此货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郭宪纲认为,美国很可能正在利用钓鱼岛问题,在中日之间埋下祸根,借此遏制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尽管潜在的风险很多,但SimonTay认为中美双方不会发生战争,“虽然局部冲突是一直存在的,但也未必引发直接对抗,所有这些都无法改变人民币前进的趋势。”
SWIFT人民币国际化研究项目负责人LisaO'Connor则告诉和讯网,筹备此次Sibos年会期间,组委会了解到许多客户都对人民币结算业务表示了浓厚兴趣,才决定设置专题论坛进行讨论的,“虽然政治对经济有一定的影响,但真正的需求是挡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