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多,有关“财政悬崖”的剧情跌宕起伏,先是随着代表共和党的众议院议长博纳和代表民主党的总统奥巴马松动各自立场而出现转机,后又因为博纳坚持推出备选计划而再次陷入迷局。外人雾里看花,但这场“悬崖”闹剧中的主角应该心知肚明。这场表面上关乎国家经济前途的争斗,实际上是两大阵营间的政治秀,而这样的把戏正把谈判一步步推向最后倒计时。
政治噱头阻碍谈判进程
所谓“财政悬崖”是指因为布什政府推出的减税政策年底到期,而“自动开支削减机制”将于明年启动,美国明年初将迎来税收普遍上升和政府开支削减的局面,两者叠加的效应为6000多亿美元,规模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左右,普通中产家庭税收将增加2000美元。
税收增加将抑制个人消费这一美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而政府削减支出也意味着经济失去部分支撑。美国国会预算局预测,如果“财政悬崖”真的发生,美国经济将于2013年上半年陷入衰退,下半年将重拾增长,失业率将反弹至9.1%。但迈过这道坎后,2014年经济增速将加快,就业市场也将好转。由此可见,"财政悬崖"将给美国经济复苏带来阻力,并在金融市场兴风作浪,但不会对经济造成难以修复的打击。
经过媒体热炒,“财政悬崖”已经成为美国政界和学界一个频繁使用的词汇,也成为又一个被高度政治化的经济议题。两党在大选后开始了相互博弈的过程。奥巴马曾发誓要对家庭年收入25万美元以上的人群增税,未来十年削减4万亿美元赤字;而共和党人则反对提高税率,力主削减政府开支。
几轮讨价还价之后,博纳首先打破僵局,同意向家庭年收入百万美元以上人群增税。而奥巴马也把增税人群的收入门槛提升至40万美元。至此,分析普遍认为双方正在相互靠拢,达成妥协或指日可待。
但好景不长,为了向奥巴马施压,博纳此后提出了一项备选计划,作为双方谈判破裂的后备选项。这项计划将增税门槛设定在年收入百万美元,但最终因为未获足够支持而搁浅,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共和党阵营中的保守派依旧固守反增税的传统立场。民主党人、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里德把博纳的这一行为称为徒劳无功的政治噱头。
抛开政治层面的明争暗斗,忽略备选计划的闹剧,从数字来看,博纳和奥巴马的方案实际已经十分接近。博纳的方案基本上可视为用1万亿美元的增税换取1万亿美元的政府减支。而奥巴马声称要新增税收1.2万亿美元,削减开支1.2万亿美元。但基于共和党人的计算,奥巴马的计划实际上是增税1.3万亿美元,同时削减开支8500亿美元。
这样看来,奥巴马和博纳之间的分歧约为几千亿美元。与9月度结束的2012财年2.4万亿美元财政收入和3.5万亿美元财政开支相比,这样的差距并非大裂痕,考虑到十年的时间跨度,则更是无关痛痒。而且根据美国税收政策中心的分析,把增税门槛从年收入25万美元升至100万美元对政府未来十年税收的影响也不过140亿美元。
政治对立导致谈判未果
距离年底时间已所剩无几,奥巴马和博纳迟迟未能达成妥协,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阻碍谈判进程的不是数字上的差异,而是每退一步可能带来的政治成本。而这背后又是两党长期以来因为理念上的鸿沟所形成的对立和相互钳制的政治需要。
在税收方面,共和党秉承的一贯主张是对富裕阶层减税有利于促进经济和就业增长,他们认为上游人群的繁荣将通过整体财富的增长而传导到中下游人群。而在民主党人的意识形态里,削减对高收入阶层的税负将增加中低阶层的负担。在经济增长依然不尽人意的情况下,对高收入人群增税是确保减赤成本公平分摊的唯一办法。在政府开支方面,共和党人更加信奉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而民主党人更加强调政府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通过转移支付等非市场途径来促进社会公平。
由于两大阵营不同的执政理念和选举政治的纷扰,国会两党间的政治对立愈演愈烈,导致华盛顿政治功能失调,而公共债务如滚雪球般不断膨胀。
美国的高赤字和高消费经济模式由来已久。两大阵营目前的共识是,美国的财政状况长期来看将难以为继。但在如何平衡、公平地降低赤字和削减债务上,双方难以摈弃固有思维,并且因为美债依旧受市场追捧而缺乏推动改革的真正动力。
根据美国白宫的统计,过去十年,美国政府收入占GDP的比例从19.5%下降至15.4%,而政府开支占GDP比例却从之前的18.2%升至目前的25%左右。
根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的报告,美国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90%,降至目前的35%;资本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35%降至目前的15%;占人口0.01%的富豪阶层所缴平均税率从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40%左右降至目前的25%以下;税率对高收入人群收入的影响降至二战以来的最低水平。
另一方面,医疗、社保和军费开支成为推升政府支出的三大因素。美国联邦政府赤字在2012财年连续第四个财年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公共债务超过16万亿美元,占GDP比例超过100%。
由此看来,美国改善财政状况不过是简单的数学题:政府的收入需要提升,而开支需要缩减。但前者遭到共和党人抵制,而后者是民主党人所不乐见。两大阵营的对垒造成了财政问题的死结,政治的极化人为地为经济设置了障碍。
悬崖还是斜坡
奥巴马21日发表讲话,敦促国会领导人在未来几天拿出方案,以确保中产阶级税收不会上升,确保200万失业者不失去政府救济,并为下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和控制赤字的工作奠定基础。他认为这是一个年底前可以完成的目标。
而共和党方面,博纳表示继续对谈判持开放态度。在备选方案失败后,共和党高层有意把"皮球"踢向民主党人,呼吁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推出一个国会两院都能接受的计划。
外界对“财政悬崖”前景的预测众说纷纭。乐观的观点是,博纳和奥巴马在国会休会期间将保持幕后沟通,待国会议员12月27日返回华盛顿后,两党能在最后时刻达成妥协,但可能仅是小规模的方案。悲观的观点是,在新一届国会就职前,"财政悬崖"难有定论。
有分析人士认为,短暂“坠崖”的杀伤力尚可控,因为政府能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来缓解“财政悬崖”的冲击,财政紧缩产生的影响将是渐进式的,而并非跌入悬崖那般猛烈和不可逆转,称其为"财政斜坡"或许更为恰当。
“财政悬崖”也好,“财政斜坡”也罢,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美国重塑财政需要的是增税和减支双管齐下的平衡方案,两党的分歧没有非黑即白的界限,但目前双方都没能利用这一多重因素交叠的重要时机推进重启税收和政府开支的改革。如果这次依旧仅用拖延策略躲过“财政悬崖”,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将难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