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22日宣布将从2014年开始实施每月定期购入资产的"无限期"货币宽松措施,并引入同比上涨2%的通胀目标。
此前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一直对上调通胀目标表示明确反对,此次举措被视作央行的妥协。分析认为,号称"安倍经济学"的一系列刺激措施并不能根本解决日本经济顽疾,安倍的真正意图在于凭借政策的短期效果帮助自民党在今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中获得更多支持。
宽松举措符合预期市场反应冷淡
22日中午日本央行在结束为期两天的金融政策会议后宣布,将在资产购入基金以现行方式完成既定资产购入日程后,自2014年初起,"不设期限"每月购入一定额度的金融资产。对于2014年起的每月购入额度,日本央行设定为13万亿日元,其中长期国债约2万亿日元,短期国债约10万亿日元。这是日本央行近10年来首次出现连续两次金融政策会议上出台货币宽松措施。
同时,日本央行明确引入了同比上涨2%的"物价稳定目标"。2012年2月,日本央行一度引入了1%的"中长期物价稳定标的",但被新上台的自民党政府指为"保守",且缺乏明确约束力。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此前反复施压央行,要求明确2%的通胀目标,并威胁央行若不从命,政府将修改涉及央行独立性的相关法律。
日本央行在金融政策会议后发表的声明中强调,此次将"中长期物价稳定标的设为1%"的说法改为"物价稳定目标为2%",是因为日本央行认为,随着日本各领域经济主体竞争力和增长动力的增强,日本可持续的稳定物价水平也将有所提高。尽管日本现存的通缩预期在长期低迷的经济景气下已经成形,但如果经济增长动力得到切实提升,实际物价上涨率将逐步提高,家庭、企业的物价预期也将随之上升。
当天,日本政府与央行发表共同声明指出,为帮助日本尽早摆脱通缩,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日本政府将与央行共同努力,加强政策合作。其中,央行将在确保国内金融系统稳定的同时,以物价同比上涨2%为目标不断推行货币宽松措施,帮助日本经济实现健康发展。而日本政府将通过灵活的宏观政策提升日本经济的竞争力和增长动力,包括加大向创新性研究的投资力度,大胆改革社会保障、税收等各项制度,以推动日本经济的结构性改革。
由于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经济财政政策担当大臣甘利明之前已就22日的宽松措施透露出信息,本轮宽松政策提前被市场提前消化。事实上,自去年12月自民党赢得众议院选举以来,市场就一直对日本央行货币宽松有所预期,东京股市高歌猛进,日元汇率震荡下跌。
尽管22日的两项举措均是日本经济领域的"大动作",但东京股市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仍下跌37.81点,收于10709.93点,跌幅为0.35%。
日本国内外就刺激政策评价褒贬不一
对于号称"安倍经济学"的一系列刺激政策,日本国内外评价褒贬不一。由于日元走弱改善企业盈利能力、提高信心,日本国内企业界对刺激政策普遍表示欢迎;国际社会则对日元贬值可能引发的“货币战”表示忧虑。针对安倍誓言压低日元刺激经济的言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表示,不支持任何国家推行竞争性贬值。
就日元贬值直接提升相关企业的盈利空间的政策效果,日本汽车、电子等出口型制造业企业给予高度评价。据估算,对美元汇率每降低1日元,丰田公司年度经营利润将增加3.97亿美元,日产公司将增加2.27亿美元。
佳能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御手洗富士夫表示,适当的日元汇率应该在95日元至105日元对1美元。日产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则认为,日元对美元汇率的"中性区间"约为100比1。
不过,也有企业高管和政府官员对日元过度贬值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表示忧虑。由于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的能源危机导致日本贸易结构发生变化,日元贬值将推高能源进口价格。日本总研1月发布报告称,如果今后一年间日元汇率始终在90日元对1美元水平,仅燃料等进口成本的增加就将导致相当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0.6%的国民财富流向海外。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日本经济疲弱不振、债务规模不断膨胀的前提下,日元大幅贬值的预期可能导致投资者丧失信心,进而竞相抛售日元资产,导致"日元极度贬值",金融市场陷入动荡。
为此,日本全国银行协会会长、瑞穗金融集团总裁佐藤康博表示,日元对美元汇率保持在90左右比较合适。日本三大经济团体之一的日本商工会议所所长冈村正17日也指出,日元汇率应维持在1美元对85至90日元之间。
其他国家对于安倍政府公开干预日元汇率的做法则是一片指责。德国财长朔伊布勒、俄罗斯央行第一副行长乌留卡耶夫、韩国央行行长金仲秀均认为,安倍政府主张的货币宽松政策将使全球市场流动性过剩,日元急剧贬值可能成为新一轮"货币战争"的导火索。而美国方面则表态称,日本自民党政府通过日元贬值牺牲贸易对象国的利益,为促进日本经济增长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令人无法接受,如不停止将采取对抗措施。
安倍意在获取短期成效助力参议院选举
安倍频繁出台刺激措施使日本经济形势近期重新引起全球关注。回溯历史可以发现安倍的政策并不新颖,自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裂以来,日本历届政府均采取了许多类似措施,但效果往往是昙花一现。分析认为,安倍政权推出各项经济刺激计划的目的并非彻底提振经济,而是凭借其短期效果帮助自民党在今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中获得更多支持。
历史经验证明,日本政府凭借货币政策无法从根本上提振经济。由于日本长期陷入通货紧缩,企业、个人都倾向于持有资金,减少投资消费,因此无论央行如何宽松,都不能造成信贷增长。上述"流动性陷阱"导致日本央行的开闸放水与家庭部门的节流蓄水在最终结果上相互抵消。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信息所所长陈鸿斌指出,日本央行的资金流向数据显示,日本家庭部门的现金持有量几乎与日本央行的购债规模同步扩大。在通缩预期下,家庭宁愿储蓄而非消费或投资,而居民需求疲软又引发更大通缩压力,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日本总务省去年12月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该国除去生鲜食品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为99.5,同比下降0.1%。
日本央行当天在公报中指出,日本经济景气仍处于"疲弱"水平,2012年度核心消费价格指数也处于零增长水平,2013年度物价有望出现些许上涨。
市场人士认为,日本经济的症结并不在于企业融资困难,而是融资意愿萎靡,只有配合政府方面进行放松规制等结构性改革,日本才能真正摆脱通缩。目前安倍政权在结构改革方面尚无具体措施出台,仍处于讨论阶段,其政策重点仅在于大胆的金融政策和灵活的财政政策。
除不断施压日本央行扩大货币宽松规模外,日本政府11日还出台了总规模达20.2万亿日元的紧急经济对策。但分析人士对其效果持怀疑态度,因为其中真正的额外开支仅有灾后重建等基建部分,刺激效果仅限于短期,而日本当前最需要的是提升潜在经济发展速度的长期政策。
目前安倍政权的主要考量还是出于政治层面。尽管自民党此前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了压倒性胜利,但在参议院,民主党仍保有最多席位。7日安倍在出席执政党新年首次联络会议时表达出了拿下参议院选举的决心,并指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以实际成果回应国民重振经济的呼声"。专家表示,近期安倍政权主导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意在经济领域速见成效以笼络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