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当前石油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金融性,近来石油价格的上涨其实背后讲述的仍然是货币的故事。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原油等大宗商品的投资地位迅速提升,与原油相连接的交易所上市基金和衍生品市场交易活跃。石油的金融性越来越强,持续和广泛的货币宽松政策正是引发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明确的货币宽松举措引导大量资金进入风险资产从而活跃流动性。因此,只要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继续扩大其资产负债表规模,原油价格就有持续上涨的动力。
随着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使用金融货币手段来转嫁危机,美国、日本和欧元区国家的货币贬值一旦由独立行为变为联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就可能“被联动”而成为埋单者。应对这样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国需要油价机制的进一步深入改革,要么增加价格弹性,要么增强价格预期的主动性,才能有望走出“被埋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