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债高速供给,今年以来发行规模已超去年全年,同时再度引发监管部门国家发改委的重视。多位消息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近日召集部分承销商机构召开企业债风险座谈会,警示企业债风险。
具体内容包括严格确认土地资产有效性,明确加快和简化审核类和从严审核类的新标准,限制发债企业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应收帐款比例,以及将发债企业申报的时间间隔由6个月调整为1年等。
"严了,具体问发改委吧。"一位熟知消息的人士介绍。
路透已联系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暂时未获回应。
截至7月底,今年企业债的发行规模达到4,913亿元人民币,超出去年全年的4,752亿元。
各项发债指标拟更趋严格
从了解的情况来看,根据发改委去年4月份发布的957号文,企业债发行加快和简化审批类的标准有:资产负债率低于30%,信用安排较为完善且主体信用级别在AA+及以上的无担保债券等。
但此次讨论会上,加快类的资产负债率标准被降到了20%,只有地方政府的首只城投债才可享受资产负债率低于30%。
从严审核类的标准也在趋严,957号文的标准是资产负债率较高,(城投类企业65%以上,一般生产经营性企业75%以上),且债项级别在AA+以下,但讨论将这两个比例分别降到了60%和70%。
另外,按照发改委此前的规定,资产负债率在80%-90%的企业,原则上必须提供担保措施,资产负债率超过90%的,原则上不予核准发债,但此次讨论改为,对于城投类资产负债率超60%、产业类资产负债率超70%的,原则上要求提供担保。资产负债率超80%的,原则上不予受理。
“发改委提出了这些想法,要征求大家意见,周四机构要反馈意见回去。”北京一券商人士称,但要求可能太严,很难实行。
值得注意的是,讨论中有些内容此前并未提及:比如讨论提出发债企业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应收和其他应收合计超过净资产40%原则上不予受理。
而此前只有对发债总规模不能超过企业净资产40%的比例要求,并无企业对政府应收帐款的比例要求。不过近期华通路桥风险事件中,政府相关部门的应付帐款确实影响了该企业的偿债能力。
“每一条都针对近期出的事情,还是很有针对性地。”北京一大型券商分析师认为。
不过他表示,如果真实施,发改委降低再融资门槛从而降低城投短期流动性风险的逻辑就被打破了。偏门堵,正门不开,宏观温、微观冷,“凯撒的归凯撒(差的再融资风险),上帝的归上帝(好的供给少了)”,信用周期还远没有结束。
改变募资用途等方面要求
其他方面的内容方面,从市场人士的透露的情况来看,包括确需改变募集资金用途的,投向应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完善与项目相关的偿债保障措施,项目变更对企业信用状况未产生下调或负面评价。主承销商应出具专题分析报告,律所应出具合规性报告,经省发改委备案同意后予以公告实施。
另外,2013年后仍盲目进行短期高利融资企业,其短期高利融资综合成本达到银行同期贷款利率1.5倍以上的,累计额度超过企业总负债规模10%的将不再受理。
凡投资项目涉及政府补贴、回购等有关政府偿债保障的城投企业,一律不准采用私募融资方式。
区域全口径债务率超过100%的,暂不受理区域内城投企业有可能新增政府性债务负担的发债申请。地方政府所属城投已发行未偿付企业债、中票余额与地方政府当年GDP的比值超过8%的,其所属城投企业发债应严格控制。城投企业单次发债规模原则上不超过所属地方政府上年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
在去年下半年企业债发行的预审工作,由国家发改委下放到省级部门,以及出台关于企业债券支持棚户区改造的相关政策后,企业债的发行明显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