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综述
商务部否认反垄断吓退外资
2014-08-19 09:29  浏览:119
 7月中国吸引外资大降,让人们不免联想,反垄断大操大办,是否吓退了外资。(更多独家财经新闻,请加微信号cbn-yicai)

商务部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吸引外资金额由6月的微弱增长0.2%,迅速转变7月的同比下降16.95%。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当日的发布会上表示,吸收外资数据在个别月份有一些波动是正常的,不足以反映整体走势,更不能去跟外资反垄断调查挂钩。“全年利用外资的规模仍然会维持一个稳定平稳的发展。”他说。

中国吸引外资数据一向随着具体项目落地情况而起伏较大。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中国吸引外资实现开门红,同比增长10.44%;3月同比下降1.47%;4月同比增长3.4%;5月同比下降6.7%;6月趋于持平,月度数据波动明显。

不过,分国别看,1~7月吸引外资数据却传递出一些不安的信号。传统的投资来源地欧美日几乎有10%以上的下滑:日本对华投资28.3亿美元,同比下降45.4%,美国对华投资18.1亿美元,同比下降17.4%;欧盟28国对华投资38.3亿美元,同比下降17.5%。

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所长何曼青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由于全球经济和国际政治形势,目前跨境资本流动本身也不太景气。在此背景下,(密集执法)确实会影响吸引外资。但外企也不必误解,因为中国垄断性行业,诸如金融,能源领域的改革动作也在加快。

“虽然反垄断法执行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但如果这些外企违反了反垄断法,也不能不执法。”她说。

此前,如此密集的反垄断执法,引发了外界对于有关部门选择性执法的质疑。

中国美国商会相关人士曾向本报记者表示,2013年以来,许多企业遭遇政府调查,40%的受访者感觉在价格和商业反腐败专项行动中,外资企业成为突出目标。

今年4月公布的《2014年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表明,中国已经不再是多数会员的首选境外投资地。其中,接近半数的受访者仍将中国作为投资地前三名。

中国欧盟商会也在给《第一财经日报》发来的申明中称,欧洲商界对于外资企业在相关调查中是否受到不平等待遇的疑虑在逐渐加重。

对此,沈丹阳在上述发布会上说,中国政府在建立、健全、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对各类性质的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今后更将如此。任何市场主体都应当守法经营,如果触犯中国法律,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相信绝大多数外商投资企业仍将在中国依法开展经营活动。根本不会因为查那么几个案子,就把外商投资企业吓回去。”他说。

一位了解情况的圈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发改委在同一时间也调查了众多国内企业。而外企一般对反垄断的环境比较了解,也更愿意配合。此外,如此高效密集的办案执法,从某种程度上说,必然会牺牲严谨。

从2013年初以来,发改委反垄断动作频频。美国世强律师事务所华盛顿总部负责贸易及反垄断的合伙人埃默森(EricEmerson)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通过几年的积累,中国发改委执法更为自信。未来数月发改委可能会开出更多的罚单。

“认定价格垄断的程度、罚款金额,都需要仔细测算,难度极大。过去中国执法部门可能还在摸索方法,现在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他说。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