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钢铁生产总量平稳增长,但增幅明显回落。今年上半年生产粗钢26319.48万吨,同比增加2307.23万吨,增长9.61%,增长比上年同期回落9.31个百分点;上半年生产高炉生铁24642.18万吨,同比增加1802.96万吨,增长7.89%,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8.95个百分点。
2.产品结构向优化方向发展。上半年生产钢材29996.6万吨(含重复材,下同),同比增加3334.25万吨,增长12.5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42个百分点。上半年市场需求旺盛的钢材品种,涂层板生产168.48万吨,同比增长9.8%;中厚钢板2838.79万吨,同比增长24.36%;中厚宽带钢3942.38万吨,同比增长35.4%;棒材2572.54万吨,同比增长20.1%;重轨106.99万吨,同比增长24.8%;均高于钢材生产总量的增幅。上半年长材产量合计为13438.81万吨,同比增长6.96%,比钢材生产总量增幅低5.55个百分点。
3.钢材、钢坯出口下降。今年上半年出口钢材2691.25万吨,同比减少687.8万吨,下降20.35%;出口钢坯13.3万吨,同比减少423.69万吨,下降96.96%;上半年进口钢材825.22万吨,同比减少44.1万吨,下降5.1%;进口钢坯10.04万吨,同比减少4.01万吨,下降28.5%。上半年钢材、钢坯进口和出口相抵并折合成粗钢,合计净出口粗钢1988.4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104.43万吨,下降35.71%,说明去年以来国家出台控制钢铁产品出口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发挥了明显作用。
上半年在钢材出口数量下降的同时,出口钢材呈现产品结构优化的发展态势。出口钢材中,板材1303.88万吨,占出口总量的48.45%,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长材791.97万吨,占29.43%,同比下降9个百分点。上半年钢材出口综合平均离岸价为937.34美元/吨,比上年同期提高274.44美元/吨,上涨41.4%。
上半年出口钢材2691.25万吨的地区分布,向欧盟、美国、中东地区的出口量大幅下降,向亚洲出口比例有所上升。其中韩国744.92万吨,占27.68%;东盟地区554.74万吨,占20.61%;欧盟27国296.28万吨,占11.01%;中东地区283.88万吨,占10.55%;我国台湾、香港、澳门178.94万吨,占6.65%;美国171.56万吨,占6.37%,呈出口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4.全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今年上半年,纳入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在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的情况下,总能耗11757.11万吨标煤,比上年同期增加876.94万吨标煤,增长8.06%,比大中型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增幅低1.19个百分点;上半年平均吨钢综合能耗627.12千克标煤,同比下降0.39%;新设立的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为4.32吨,比上年同期下降0.73吨,降低14.50%;上年半吨钢耗新水4.99吨,同比下降7.79%;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同比下降26.67%;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同比下降8.93%。
5.国内市场需求旺盛,钢材价格高位运行。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10.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436亿元,同比增长26.8%,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12341.7亿美元,同比增长25.7%,均高于预期,形成旺盛的国内市场需求。上半年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为24331万吨,同比增加3413万吨,增长16.32%比2007年的11.87%,提高4.45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上半年国内钢材市场保持供需基本平衡,一季度相对偏紧,4、5月由于可供资源量增加,供需偏紧的状况有所缓解。而钢铁生产用原料、燃料价格的大幅度涨价,造成钢铁产品制造成本大幅上升。据大中型钢铁企业统计,上半年每吨喷吹煤平均采购成本上升36.85%,炼焦煤上涨61.63%,冶金焦上升81.8%,进口矿上涨53.86%,国产矿上涨95.35%。由于供应偏紧和成本上升的双重作用,今年以来国内市场钢材价格逐月上涨,并保持高位波动运行。6月末,国内市场钢材综合价格指数161.47,同比上升50.76点,涨幅为45.85%,其中长材上涨59.9%,板材上涨39.36%。上半年国内钢材综合平均价格同比上升30.9%,其中长材同比上涨51.4%,板材同比上涨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