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今日综述

   日期:2008-10-08     浏览:1212    评论:0    

1.国内钢价全面下跌 中钢协称宝钢沙钢考虑限产

 

   昨天,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报告称,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呈现全面下跌走势,宝钢、沙钢等大钢厂考虑限产。

 

    据介绍,国内钢铁企业悄然限产保价从产量上可见一斑。8月份,生铁产量同比下降1.5%,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929,河北钢铁、首钢、济钢、莱钢、安钢等大型钢铁企业高层共聚河北邯郸,深入研讨救市方案,并达成减产20%的共识。

 

    钢价之所以大幅调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方面认为,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各国经济下滑,出口受到限制;钢厂库存压力较大,钢厂频频降价加剧经销商恐慌心理等。

 

2.发改委督令疏港 秦皇岛煤炭库存骤降

 

    秦皇岛港逼近存储上限的煤炭库存,引来国家发改委的出手干预。

 

    秦皇岛港务集团人士7日透露,922924,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交通部、铁道部一行赶赴秦皇岛,要求各大电力企业、煤炭企业必须在930之前,将各自在秦皇岛港口的煤炭场存降到目标量以下。

 

    数据显示,101,秦皇岛港口库存仅为815.5万吨,较922877.2万吨大幅缩减了62万吨。然而这一短效政策可能仍难解决煤炭压港难题。十一长假过后,该港煤炭库存又再反弹至830万吨。

 

    数位分析人士认为,煤炭需求的放缓远超业界此前预期,数周内,作为国内煤炭重要中转港的秦皇岛港恐难如愿将库存量降至750万吨的警戒线之下。

 

3.山西拟建中国铁矿石期()货交易市场

 

    山西将携丰富的焦煤资源与巴西发展铁矿石贸易,通过钟摆式大体量运输,在山东筹建一个中国铁矿石期()货交易市场。“这绝非书斋里的设想,既有筹建基础,又是在未来与铁矿石巨头谈判中赢得话语权的迫切需要。”106,山西省发改委经济研究院院长李霆告诉本报记者。

 

     记者从山东省交通部门了解到,去年,全国铁矿石进口总量为3.9亿吨,而青岛、日照两个港口铁矿石吞吐量就达到了1.35亿吨,所占比重超过1/3。“毗邻的两个港口有这么大规模的铁矿石吞吐量,居然没有形成一家铁矿石期货()货交易市场。”李霆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在这样庞大的消费市场没有期货市场的话,一旦生产地建立期货市场,中国在未来与铁矿石巨头谈判中就会更加被动。

 

   李霆向山西省政府建议,应当跳出能源输出的思维惯性,利用与巴西发展铁矿石钟摆式贸易的机会,以现有的铁矿石进口交易为基础,择机筹建期货交易市场,形成铁矿石交易的“山东指数”,通过价格机制,影响东北亚、亚洲,乃至世界的铁矿石交易,进而在铁矿石国际谈判中为中国赢得话语权。“中国作为铁矿石进口大国,应尽快在消费地形成期()货交易市场,形成中国的价格指数,以在今后的铁矿石进口谈判中赢得话语权。”李霆建议。

 

    目前,李霆的上述建议已经由山西省政府汇报给国家发改委。

 

4.钢厂减产 硅铁成交持续低迷

 

    由于910月份以来,钢厂不断减产,作为炼钢添加剂之用的硅铁也面临价格下行、成交量低迷的困扰。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成交量没有好转的话,硅铁价格还会继续下跌;但由于8000/吨以下的硅铁价格已经接近厂家成本线,因此,价格下跌空间不大。

 

    中钢集团一位研究铁合金的分析师表示,近期国内钢价下跌幅度达到20%,而钢厂不断减产,作为炼钢的辅助原料的硅铁同样也受到影响。相对今年的高点11000/吨的报价,硅铁已经先于钢价作了大幅回调。早在78月份的时候,硅铁价格就已经回到8000/吨的成本线附近,加上各地电价不断调整,因此,对硅铁厂家压力较大。每提一分钱电价,硅铁成本上升90/吨。目前,硅铁成交量并不活跃,大型硅铁厂减产幅度也比较大。硅铁在成本线附近已经横盘接近3个月了,深跌可能性不大。

 

5.市场信心崩溃 钢价加速赶底

 

    昨天,国内主流钢材品种价格延续节后第一天的跌势,加速赶底。上海钢材市场电子盘显示,热轧卷板已经连续两个交易日封于跌停板,当日下跌200/吨;而北京市场螺纹钢则大跌180/吨。

 

    分析人士表示,“十一”后连续两天钢价下行,可以看出市场信心基本崩溃。当然,热轧品种大幅下跌跟今年产能集中释放不无关系,而建筑钢材出现大幅下跌,跟房地产景气下行休戚相关。钢价持续下跌,钢厂、贸易商对后期市场已不看好,降价出货可以减少损失。而部分库存低的钢厂按现在原燃料生产的钢材应该有利可图,这也加速了钢价下行。

 

 

二、宏观经济

 

1.全球央行或联手放松货币政策

 

    美国救市计划未能挽回市场信心,欧美金融业状况继续恶化,股市纷纷暴跌。在此情况下,昨日澳大利亚央行率先宣布下调基准利率1个百分点。受此影响,当天澳大利亚股市扭转早盘大幅下挫的局面,收盘上涨1.7%。市场人士认为,这可为各国央行采取联合行动提供参考。

 

    澳央行降息为深陷金融危机的欧美市场带来一线生机。市场人士预期,澳央行大幅减息可能是全球央行协同放松货币政策的第一步。ABN银行的经济学家Dario Perkins表示,现在的市场状况一片混乱,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各国央行很可能采取协同的措施。《华尔街日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认为,如果各国央行能够效仿澳大利亚央行的做法迅速联手降息,会让人感到“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各家央行至少有勇气团结起来并准备采取行动。降息可能仅仅是对伤口进行包扎,但这也是处理伤口的第一步。”

 

    目前来看,全球各主要央行中,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下一次议息会议决定降息的可能性加大。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上周表示,鉴于目前的形势,欧洲央行已经做好了再次降息的准备。市场也预测,英国央行将在本周下调基准利率。

 

    金融危机源头美国的货币政策更是关注的焦点。为缓解市场流动性紧缺,美联储连续向市场注入资金,并在7日决定向资金紧张的银行提供最多9000亿美元的现金贷款,并准备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这一做法实质上等同于变相降息,效果相当于将联邦基金利率降低75基点,且不排除美联储月底宣布降息的可能性。

 

2.全球共有59国对华出口出现负增长

 

        继中国出口增幅明显下降之后,全球经济动荡对中国进口贸易的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据统计,全球共有59个国家在今年17月份对华出口同比出现负增长,这一数量远超往年。

 

        昨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的200多个贸易伙伴中,有59个国家对华出口出现负增长,由于往年并未出现这么大面积的负增长情况,而且包括葡萄牙、希腊、白俄罗斯和芬兰在内等一些与中国经贸关系较为紧密的国家,此外,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削弱还体现在一些国家对华出口的增幅有所下滑上。

 

        中国的进口需求正在放缓,国际社会分工开始冷却,而这一切都源于美国金融风暴。白明表示,中国出口少了,在内需不变的情况下,进口自然会减少。而且全球经济低迷导致市场需求疲软,进出口贸易量下滑是世界上多数国家现在共同的难题。

 

3.经济形势堪忧 我国7省市调低增长预期

 

        中国经济正在面临加速下滑和通货紧缩的双重威胁。为正确判断当前形势,近日,国家发改委综合司石刚司长一行来到南京,召集江苏、安徽、山东、上海、重庆、南京、杭州等7省市发展改革委综合处长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专题调研经济运行问题,以求科学预测全年经济走势,探讨明年工作思路。座谈会上,各地对全年经济走势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纷纷调低经济增长预期,如上海、安徽全年GDP预期分别增长10%13.7%,比上半年低0.30.5百分个点。

 

        对于中国经济面临的两难处境,学界也非常关注。“今年下半年我认为中国经济已进入加速下滑阶段。”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日前指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已经到了拐点,到2008年上半年经济一直在减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若恩认为,通货膨胀已经不是现在的焦点问题,当前真正要担心的是经济快速下滑以及通缩紧缩。“当前我们为紧缩自己的货币和贷款正付出代价,将可能损害我们自己的实体经济。”任若恩表示,1997年和1998年的经验表明,如果在经济开始下滑的时候不及时启动经济,则经济下滑的趋势需要更大的力度和更长的时间才能挽救回来。他认为,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很多人希望刺激消费,但目前难以看出收入会有快速增长的迹象,因此恰当的办法是加快投资增长。

 

4.林毅夫:金融危机对中国直接冲击相对较小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当前金融危机是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危机,从这场危机中,世界应该吸取两大深刻教训。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直接冲击相对较小,但间接影响不应忽视。

 

    “第一个要吸取的经验教训就是,不能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却创造一个更大的问题。”林毅夫说,金融危机留下的另一个教训就是,要关注金融创新的隐患。

 

他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直接冲击相对较小,因为中国金融机构购买的美国次贷产品不多。但间接影响不应忽视,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势必减少美国的需求,而这会冲击到中国对美出口。但相对来说,由于中国对美出口产品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而一些高收入国家对美国出口则以高档消费品为主,因此美国经济放缓对后者的冲击要更大一些。在当前严峻金融形势下,林毅夫认为,中国应该增加内需,而在这方面中国有很大的潜力。

 

5.中国近期或有降息行动

 

        作为利率走势风向标的一年期央票利率大幅昨日下降近10基点。在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经济减速风险较大、部分国家央行已展开新一轮降息行动等背景下,中国央行再次降息的预期变为现实或许就在眼前。

 

        从全球范围来看,华尔街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侵袭,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新一轮降息行动正在展开。澳大利亚昨日宣布,将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下调一个百分点至6%。同时,市场预期英国央行至少会降息25基点,并将拉开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下调利率的序幕,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可能会协同降息。在未来全球利率走低的情况下,中国降息的外部环境已经成熟。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疲态渐现,经济减速风险日益增大。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央行三季度企业家调查问卷显示,企业投资意愿显著下降,房地产市场向下调整的预期增强,投资增速将持续回落;出口方面,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引领美国经济增长的消费可能失去动力,未来中国出口下降的速度可能加快;消费方面,尽管近期消费品零售额数据依然强劲,但扣除石油相关消费品因素之后,我国实际消费增速难言乐观。而且,未来消费增长会受实际收入增长放缓以及资本市场回调影响而面临下行压力。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国民经济日渐呈现内生性紧缩特征。一方面,产业资本盈利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前8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685亿元,同比增长19.4%,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17.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企业对银行的信贷需求萎缩。由于产业资本盈利能力的下降会带来商业贸易环境的恶化,带来三角债、拖欠以及生产企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显著增加,导致金融资本生存环境的恶化,整个宏观经济体出现信贷紧缩,从而使得国民经济呈现内生性紧缩特征。

 

        而内生性紧缩特征一旦形成,启动经济会变得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形下,需要更加积极灵活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应对。例如财政方面,可采取减税等措施;货币政策方面,防范信用紧缩出现,降息比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更有效。

 

        如果不出意外,随着9月份CPI等经济数据的公布,降息或许就在眼前。

 

 

 

三、企业动态

 

1.西部矿业收购双利矿业50%股权

 

    西部矿业(601168)公告,董事会审议通过有关议案,拟以34,804.99万元受让控股股东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所持内蒙古双利矿业有限公司50%股权。

 

    西部矿业表示,此次交易有利于公司整合资源,形成公司在内蒙古地区以巴彦淖尔西部铜业和双利矿业为平台的产业和地区布局,适时地介入黑色金属品种以拓宽资源战略的发展空间,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减少关联交易事项,消除与关联股东潜在的同业竞争。

 

2.基金弃钢钒权证 攀钢整合再度敏感

 

        此前一直看好“攀钢系”整合进而大举建仓钢钒权证的东方精选基金正悄然撤退。深圳证券交易所昨日晚间提供的信息显示,深市挂牌的钢钒GFC14只权证已没有1只存在持有数量达到或超过可流通数量5%的投资者。此前,东方精选基金因持有钢钒GFC1可流通数量达到5%而独占这个席位。相关数据显示,东方精选基金从79以后持有钢钒GFC1的数量就没有低于过5%,直到国庆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

 

    按照攀钢钢钒昨日刊登的公告,钢钒GFC1的内在价值为5.748元,大大高于它4.229元的收盘价。因此,东方精选基金此时从钢钒GFC1的撤退,很容易让投资者联想其对攀钢整合预期可能发生了变化,否则完全可以持有到期行权获得相应的收益。

 

    由于攀钢钢钒、攀渝钛业、长城股份目前的股价离它们9.59元、14.14元、6.5元的换股价格较远,这三家上市公司的公众股东很可能几乎全部选择用持股换取现金,那样将使整合后的攀钢钢钒因为股权集中面临失去上市地位的风险,只有钢钒GFC1放到整合之后行权才能确保新攀钢钢钒保住上市地位。按照这样的思路推理下去,“攀钢系”整合应该在1128钢钒GFC1行权之前完成。

 

    正如本报此前报道,如果要赶在1128钢钒GFC1行权之前完成整合,“攀钢系”整合上会就是最近的事情。业内人士认为,过去一直坚守的东方精选基金现在选择从钢钒GFC1上撤退,不排除“攀钢系”整合会延期到1128之后的可能。

 

  

四、海外行情

 

化解成本压力 现代汽车自建钢厂

 

    9月22,在现代汽车的控股公司现代制铁位于忠清南道的工厂里2座高炉已经建成,这是韩国目前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该项目完成后,现代汽车将停止从日本的汽车钢材进口,从而用自给自足的方式满足生产需要。

 

    分析人士认为,显然汽车企业已经难以承受钢铁涨价的负担,自产钢铁或将有效的分担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

 

   现代制铁新工厂至2011年总投入金额将达5.24万亿韩元,是目前韩国最大的投资项目。将建350万吨的高炉2座,年产量700万吨,到2015年总产量将达1200万吨。上述人士介绍说,届时加上电转炉部分的产量,现代制铁将成为全球第六大钢铁公司。据悉,日本钢铁工程控股公司(JFE)将参与现代制铁的高炉炼钢业务,并向其提供生产汽车用高级钢材的技术。JFE还将帮助现代制铁建立高炉和运营工厂。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