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产减亏河北钢企两极分化加剧

   日期:2008-11-25     浏览:1144    评论:0    

钢材价格下跌,库存增多,出口减少,利润降低,中国第一钢铁大省河北省的钢铁业,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遭受重创。
     
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副会长宋继军日前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段困难时期,河北省的钢企两极分化将更加严重。一些节能减排不到位、环保不达标、成本消化能力差、管理落后、资金没有保障的中小钢铁企业将被淘汰出局。而对国有重点大型钢铁企业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他们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并购重组。对于一些有实力的民营钢铁企业,应在适应性调整和根本性调整上下功夫,力求由生存转为发展。
   
记者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了解到,相比上半年的平均水平,9月份钢铁利润大幅下降81.6%,大中钢铁企业亏损面达32.4%10月份,中国钢铁业出现了10年来首次全行业月度亏损。从8月份状况恶化开始,国内钢企从赢利到亏损只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在河北,邯郸、唐山、廊坊等地大部分中小钢企,从8月份开始已经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唐山地区共有带钢生产线41条,目前只有12条处于生产状态。而河北钢铁集团更是在10月份宣布减产20%的基础上再限产10%20%
   
“全球经济疲软、国内通胀压力持续,这决定了钢铁行业在短时期内不可能摆脱低迷的局面。而在这种严峻的环境下,必然是一个行业重整、大浪淘沙的过程。”宋继军指出,喊了这么多年的限制产能,淘汰落后,效果还不是很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小钢厂的存在是有市场需求的。而现在情况真正发生了变化,市场萎缩将最终使小钢厂从行业里消失。
     
而对于像津西、国丰、文丰、普阳等这样一些有实力的河北民营钢铁企业,则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目前,需要研究应对策略,提高竞争力,尽快采取有效应急措施,否则也有被淘汰的可能。
    
对河北钢铁集团公司来说,则到了以产品、工艺装备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升级为主的根本性调整时期。宋继军认为,河北钢铁集团公司可以利用这个全行业低迷的时期加快进行并购重组,因为技术与规模已经成为钢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两大基石。
    
在严峻的形势下,减产限价已经成为河北众多钢铁企业共识。
    
但是,宋继军认为,面对全球性的经济萧条,钢铁行业的减产措施很难奏效。这是因为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这个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这次金融危机的牵引下充分的显示了出来。
    
根据中钢协的数据显示,如果按6月份的产能,中国钢铁业全年的产量将达到5.7亿吨,按9月份的产能则只有4.7亿吨。宋继军希望通过这一轮的市场低迷期把该淘汰的落后的1亿吨产能彻底地从全行业剔除。这样全行业就真正走上健康持续的发展轨道。
    
“减产对保价、抑制市场进一步下滑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治标不治本。”宋继军强调说,由于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低,长期以来最难解决的两件事情就是不能适时有效地控制“产量”和“价格”,仅凭几大钢铁集团限产恐怕在短期内难以很快稳定钢材价格。
    
针对目前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利好政策,宋继军认为,这些政策到位有滞后效应,预计影响要在半年后才能开始在行业内显现。而国内经济形势扭转目前的困难局面,大体要到2009年底。他认为:“从现在到明年上半年很有可能是最困难的时期。第四季度整体钢材市场难以摆脱弱势运行格局。”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