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业龙头宝钢股份上周再次对其产品价格进行下调以应对市场萎靡,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钢铁行业前三季大幅亏损11.54亿元,当前已经有众多钢企处于破产边缘。
钢企纷纷以减产、减薪甚至裁员的方式来节省成本抵御“寒冬”。尽管我国目前推出的基础建设投资总额已经超过10万亿,将对钢铁行业形成支撑作用,但其实施和传导到细分市场,仍然需要很长时间。
钢价出现新一轮下跌
据了解,宝钢上周下发的调价通知中,在原已公布的12月份价格表基础上,对热轧酸洗、普冷、电镀锌等产品价格再度进行下调,各类钢材降价幅度在1000元/吨,据了解,此前宝钢对12月份的产品价格已经有一轮下调。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宝钢的举动,引导国内新一轮钢价下跌。尽管考虑到煤价、铁矿价格回调,钢材目前价格水平仍算合理,但此前高价采购导致的高库存导致企业成本高企。而它们也只得忍受亏损,以消耗库存。
行业亏损面超过60%
事实上,在钢价不断走弱的现象背后,折射出我国钢铁行业整体不景气的现状。需求下降,已成为所有钢企的心头之痛。
天相投顾研究员王招华认为,2008年下半年钢铁行业自然需求已经出现了预期之外的显著恶化。最大用户房地产业连续8个月销售收入下滑,大客户机械行业产值连续3个月大幅下降,汽车业用钢量连续3个月负增长,需求下降的信息迅速传导到生产车间,并率先体现在价格上。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至9月份,钢铁行业亏损额是去年同期的18.06倍。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亏损面可能超过60%。
据公开数据,济南钢铁10月份利润相比7月份缩水了99.5%;津西钢铁亏损超过10亿;宣钢、承钢、舞钢等等公司情况也与之类似。唐钢周围300家钢厂已经全部倒闭了。
国家万亿投资难解近渴
作为我国支柱行业之一,钢铁行业的萧条引起了国家的注意,政府此前推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几乎所有的项目都需要用到钢材,也体现出政府对救助钢铁业的心意。
据招商证券钢铁行业研究员赵士宝测算,十项扩大内需措施可以为钢铁企业贡献1.64亿-2.08亿吨的新增需求。但专家也认为这些“远水”难解“近渴”,万联证券的吴振威就表示,这些基建从计划到实施传导到细分市场可能需要两三个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