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铁行业经营普遍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前不久,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郑亚军带领相关部门人员,对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唐山钢铁集团公司、济南钢铁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马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江苏沙钢集团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学习和考察。尽管学习考察时间很短,但这六家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理念、管理特色及取得的实效,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企业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六家企业概况
1、 太钢
太钢始建于1934年,是全球产能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不锈钢企业。2007年产钢929万吨,其中不锈钢202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003亿元,实现利税96亿元。
太钢的主要产品:不锈钢、冷轧硅钢、碳钢热轧卷板、火车轮轴钢、合金模具钢、军工钢等。其中,不锈钢、不锈复合板、高牌号冷轧硅钢、电磁纯铁、高强度汽车大梁钢、火车轮轴钢、花纹板、焊瓶钢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
太钢的发展目标:加快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到2010年,以不锈钢为主的品种、质量、成本、研发、节能减排、运营、服务等各项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进入世界500强;通过做大做强主业、开展并购重组、推进资本运营等,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力,到2015年,营业收入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2000亿元,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企业使命: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最精美的不锈钢产品。
企业愿景: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
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用户至上,质量兴企,全面开放,不断创新。
2、 唐钢股份
唐钢1943年建厂,是我国转炉炼钢的发祥地,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隶属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07年产钢1332万吨,实现营业收入510亿元,实现利税63亿元,其中利润35亿元。
近年来,唐钢实施了铁、钢、轧三大系统技术改造“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完善老区、联合周边、加快开发曹妃甸的“三极支撑”发展战略,现60台套主要设备中有41台套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唐钢的主要产品:棒材、线材、型材、热轧板、冷轧板、镀锌板、彩涂板、中厚板等。
企业愿景: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钢铁企业。
发展目标:创建科学发展示范企业,大力实施“三极支撑”发展战略,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深化企业改革,使唐钢成为产品结构合理、装备先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化企业。
3、 济钢
济钢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最大的中厚板生产企业。2007年产钢1212万吨、钢材114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09.7亿元、利税60.9亿元、利润30.1亿元;出口创汇8.1亿美元。
近年来,济钢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推进工艺装备的大型化、紧凑化、现代化,形成了中板、中厚板、热轧薄板、冷轧薄板、镀锌板、彩涂板等现代化生产线,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品种板比例超过了80%,差异化竞争优势明显。
济钢的主要产品:普碳钢板、低合金板、锅炉容器板、低合金容器、船板、带肋钢筋、钢结构翼板钢。
企业使命:成就顾客,回报股东,富裕职工,造福社会
企业发展方向: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板材精品基地。
企业战略:济钢将全力推进精准、高效、和谐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决策更加科学,管理更加精准,运营更加高效,资源利用更加充分,内外关系更加和谐,职工生活更加富足,发展后劲更加强大,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现代化钢铁企业。
企业精神:“一团火”精神——炉火般的激情,钢铁般的意志,矿石般的奉献。
企业核心价值观:可尊、可信、共创、共赢。
企业文化:经过长期经营实践,培育形成了以“可尊,可信,共创,共赢”为核心价值观,突出“人和,物和,利和,心和”和谐主题的企业文化。
4、 武钢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始建于1955年,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板材生产基地。2007年实现营业收入802亿元,完成利润93亿元。武钢与鄂钢、柳钢、昆钢实施联合重组后,已成为生产规模近3000万吨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武钢现有三大主业,即黑色金属采矿、冶炼及加工,钢铁贸易和冶金工程技术服务。钢铁产品主要有热轧卷板、热轧型钢、热轧重轨、中厚板、冷轧卷板、镀锌板、镀锡板、冷轧取向和无取向硅钢片、彩涂钢板、高速线材等几百个品种。其中,冷轧取向硅钢和无取向硅钢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武钢船板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武钢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此外,武钢还生产焦炭、耐火材料、化工、粉末冶金制品、水渣、氧气、稀有气体等产品,并对外承担工程建设、机械加工和自动化技术开发等。
企业使命:争新型工业先锋,铸钢铁强国脊梁,当现代文明创造者,做和谐社会实践者。
战略愿景:建钢铁精品基地,创国际知名品牌。跻身世界500强行列。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强大的国际一流企业。
经营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企业精神:务实创新,追求卓越。
价值观:以人为本,诚信为先。追求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高。
武钢人形象:严格、认真、忠诚、奉献。
5、 马钢
马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始建于1958年, 2007年完成钢1400多万吨,出口钢材120万吨,创汇6.5亿美元,实现销售收入超500亿元。
马钢拥有我国最先进的热轧H型钢生产线和我国最大的车轮轮箍专业生产厂,建成了车轮轮箍、高速线材、H型钢、钢筋、CSP、冷轧、镀锌、彩涂等20条具有国际标准的生产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板、型、线、轮”产品结构,目前按国标组织生产的产品达到钢材产品总量的80%。2007年,总投资达250亿元的500万吨高档板材生产线建成投产,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6、 沙钢
江苏沙钢集团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电炉钢和优特钢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现拥有总资产1000多亿元,职工26700余名,主要工艺装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年产铁2230万吨、钢2720万吨、材2390万吨,其中不锈钢板100万吨的生产能力。
沙钢集团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深化节能减排,推进资产重组,企业生产经营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继2006年成功并购重组江苏淮钢后,2007年,沙钢还成功并购了河南安阳永兴钢铁,重组了江苏鑫瑞特钢,联合重组了江苏永钢集团,从而优化了产品结构,提高了产业集中度。2007年全年完成铁1848万吨、钢2289万吨、材2069万吨,钢产量排名全国第三、世界第七位;实现销售收入1155亿元、利税145亿元。
主导产品:宽厚板、热轧卷板、不锈钢热轧和冷轧板、高速线材、大盘卷线材、特钢大棒材已形成数十个系列和500多个品种2000多个规格。
文化理念:我们的决心,就是我们的资源,我们的信念,就是我们的未来。
沙钢理念:科技领航,科技是取之不尽的资源。
企业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断登攀。
企业厂风:团结 勤奋 严谨 求实。
企业宗旨:质量第一 信誉至上 面向全国 走向世界。
职工誓言:忠于职守、团结向上、求实创新、乐于奉献。
发展方向: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装备结构的调整升级,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并购联合,资产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建设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和鲜明特色的精品板材、精品线材、精品长材生产基地,成为资源高效利用、生产与环境、企业与社会和谐友好的绿色钢城,年销售收入超1500亿,努力跻身世界500强。
二、六家企业的主要特点
1、区域优势得天独厚。这些钢企不靠海即沿江,不靠海沿江的太钢、济钢地处中原,交通非常发达。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便利的交通条件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市场空间和多样的运输渠道,受制约的因素较少,产品销售半径小,市场容量大,降低了采购和销售成本。
2、资源供应长期稳定。太钢、唐钢、马钢、武钢拥有大资源量的自备矿山,且周边资源丰富,铁料品位高。济钢、沙钢均以长期协议的方式采购澳矿、巴西矿,保证了资源供应和入炉铁料优质且稳定,高炉生产基本不变料,确保了高产稳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济钢、沙钢受进口矿石涨价因素影响较大)。
3、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太钢拥有国内最先进的不锈钢生产工艺和不锈钢产品生产线,全力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生产企业;唐钢现60台套主要设备中有41台套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高炉、转炉和轧机实现了现代化、大型化;济钢建成了一系列现代化的板材生产线,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板材精品基地;武钢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型钢、板材、无取向硅钢片生产基地,主要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马钢拥有我国最先进的热轧H型钢生产线和我国最大的车轮轮箍专业生产厂;沙钢主要工艺装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与韩国浦项合作建成了100万吨不锈钢生产线,将积极打造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和鲜明特色的精品板材、精品线材、精品长材生产基地。
4、生产规模迅速扩张。经过“十五”的迅猛发展,国内钢企的产能快速增加,这几家钢企的产量在2007年均达到千万吨级以上,通过联合重组正快速向“十一五”末预期5000万吨级迈进。唐钢股份参与组建的河北钢铁集团、济钢与莱钢组建的山东钢铁集团,目前产量已经接近3000万吨;沙钢2007年钢产量达到2289万吨;武钢与鄂钢、柳钢、昆钢实施联合重组后,已成为生产规模近3000万吨的特大型企业集团。规模扩张之快令人震惊,这种“以大做强”的规模扩张,对内可以实现资源、技术、资金和产品的集中整合,对外形成产品竞争、市场占有的区域优势,有力地提升了企业抗风险能力。
5、品牌效益日益彰显。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钢材价格大幅下降,国内众多钢企被迫限产,利润快速减少,甚至出现亏损,但仍有一些钢企保持了较好的盈利水平。唐钢9月份实现盈利1.5亿元;武钢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品种占其产品总量的80%以上,冷轧取向电工钢更是国内唯一,总体上受这次危机的影响不大;马钢拥有我国最先进的热轧H型钢生产线和我国最大的车轮轮箍专业生产厂,其高附加值产品也是抵御市场低迷的利器。这些企业准确把握市场定位,坚持“以精做强”的发展理念,在恶劣的环境下仍能保持较好的经营状态,体现了独特的优势,值得我们深思。
6、企业文化自成体系。这些企业都已建成或基本建成比较完备的企业文化体系,虽然发展的层次并不一样,但他们在企业核心经营理念、管理哲学、企业诉求上已经形成较为固定的内涵,并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员工的认知度,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企业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员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