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 顺势降价者“生”

   日期:2009-01-19     浏览:1389    评论:0    

今年钢铁市场将严重打击如下情形的企业:盲目乐观高速扩大产能,同时正在铁矿石高位大量囤积,而钢材价格下跌时又没有及时抛售套现者。

  16日晚,虽已是下班的时间,但津西钢铁厂仍烟雾滚滚,车流不息。

  “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津西钢铁厂先生向《证券市场周刊》表示,在两个月前,公司曾因钢材和铁矿石原料价格倒挂严重,不得以对部分高炉停产,目前虽然钢价仍较低,但成本和售价不再倒挂,已恢复到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

  “今年是从业20多年,从未见过的情形。”在先生看来,奥运前抢购的高价铁矿石和焦炭需要消化,而钢铁企业的生存环境已完全逆转,对每家钢铁企业都是莫大的考验。而顺应市场,早早降价销售的钢厂付出的代价最小。考验决策能力

  2008年下半年,由于钢材价格迅速下跌,直接造成的后果是:信心下降,导致各环节的恐慌;中间商和中间用户蓄水池功能下降,生产企业无订单,不进料,而物资公司的批发、库存丧失,原本应有的8000万吨左右“蓄水”被释放了出来,更加剧了钢厂和生产商的恐慌;企业定价权丧失。

  如此变故,极大地考验钢铁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宁丢价格不丢市场”。这是津西钢铁厂在2008年钢材价格大幅下跌时采取的策略。这家民营钢铁企业目前H型钢年产量达到300万吨,是国内三大H型钢生产企业之一。

  彼时,同在河北省的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唐钢集团与津西钢铁厂采用了相同的策略,定下了“全力消化高价料”的目标,迅速降价出售钢材。

  事实证明,这一决断是正确的。

  “唐钢从6000/吨一路卖下来大概少损失了10亿元。这如同炒股票,如果在6000点没及时抛出,5000点、4000点抛售也没问题,最坏的结果就是一直深套其中。”唐钢集团先生透露,“虽然2008年上半年每月利润都在3亿元,到了10月份只剩下1700万元,但我们毕竟没有亏损。”

  先生表示,今年钢铁市场将严重打击如下情形的企业:盲目乐观高速扩大产能,同时正在铁矿石高位大量囤积,而钢材价格下跌时又没有及时抛售套现者。

  但在唐山,这类钢铁企业比比皆是。在小钢厂聚集的街道两旁,《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看到,半年前的繁华早已不见,许多小炼钢的高炉已然废弃,景象一片萧条。

  “连续几年了,都是看到钢材涨价,怎么也没想到2008年会发生这样的情形。”一家年产70万吨螺纹钢的小型钢厂负责人向《证券市场周刊》表示。

  据其介绍,该厂在20087月份以1600/吨,斥资约16亿元购进100万吨铁矿石,一是为奥运会停运期储备原料,另外是准备将公司的产能提高到100万吨。但危机发生后,为了应付上门的债主,以500/吨的价格卖掉铁矿石。虽然还债压力暂时缓解,但再也没能力组织生产了。

  此外,先生认为,对于钢铁企业,除了市场判断,最值得总结的是:企业的储料管理。如唐钢在储料管理上,原料周转期在1个月左右,而国际先进钢铁公司一般是10天左右,公司已制定目标力求将原料周转期降到10天,这样可以降低库存资金占用超过20亿元。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
Processed in 0.618 second(s), 11 queries, Memory 0.4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