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短期难为

   日期:2009-01-20     浏览:1327    评论: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钢铁产业调整的振兴规划,会议提出五条规划。从规划内容来看,扶持政策多为老调重弹,行政性的色彩较浓,缺乏具体细则,实际执行效果仍需观察。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和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针对钢铁行业振兴提出五条规划,加快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钢铁产业的"五条规划"更多的是着眼于提高行业竞争力的长远目标,缺乏具体的执行细则,可操作性并不是很强。从规划内容来看,扶持政策多为老调重弹,行政性的色彩比较浓重,实际执行效果仍需观察。对行业而言,对行业和企业短期盈利影响十分有限,行业运行趋势仍依赖于供需的基本面。对市场而言,规划虽有助提升钢铁股价和估值表现,但钢铁产业振兴规划酝酿已久,市场早有预期,部分正面影响在股价中已获得体现。

  行业内忧外患 调整延长

  在经历5年高增长和景气周期后,中国钢铁行业再次进入调整周期,而上次调整始于1998年后的亚洲金融危机。行业周期下行迹象在07年底已初现,只是全球商品泡沫导致中间需求膨胀使钢铁虚假繁荣延续了08上半年,但在下半年付出深度调整的代价。站在目前时点展望2009年,在内忧外患的需求和产能过剩的基本面下,钢铁行业虽可从目前极度深寒中恢复,但仍无法摆脱弱势供需均衡和行业景气底部运行趋势。

  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原料和产成品的存货消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中国钢铁的全球产量占比从2000年的15%上升至2007年的37%,全球钢铁工业向中国的产业转移正步入中后期,产业转移后的中国钢铁受全球经济的影响程度将继续加大。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钢铁行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经济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要基本缓解钢铁业眼下因需求"休克"、库存积压而导致的行业困难,至少要到今年一季度或者上半年。目前至少面临四个困难:一是生产增速大幅回落,企业大面积减产,仅去年11月上旬的平均日产水平与去年6月份相比,减产幅度就超过31%;二是钢材价格急剧下跌,全行业出现亏损;三是钢铁业库存大量增加,资金周转困难,去年10月份,重点钢企应收账款余额和应付账款余额分别增长42.6%50.1%;四是由于高价矿石难以消化,钢铁业成本与价格出现倒挂。

  钢材价格将面临成本下降和需求不旺的双重压力,钢价走势可能将呈现前低后高的缓慢上升的低迷走势,整体钢价水平可能与2006年持平。2008年三季度以来的钢价暴跌,使钢铁行业到10月份已出现全行业亏损的状况。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面已达到59.15%,钢材销售利润率已降至-3.23%。预计2009年整个钢铁行业盈利状况难以出现明显的改观。钢铁企业微利态势将贯穿2009年,并持续到2010年上半年。

  产能淘汰利益冲突 难达预期

  钢铁行业自20066月起开始淘汰落后产能。按照此前的产业政策,2010年前需要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2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设备,一共淘汰7700万吨的落后产能。此次产业振兴规划中,有可能将300立方米以下的淘汰标准提升到400立方米以下,转炉和电炉的标准则由20吨提高到30吨。如果该政策严格执行,全国将会有超过1亿吨的落后产能被淘汰。

  近几年,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不利,是我国钢铁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问题。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钢铁业的落后产能大约占到行业全部产能的40%。若按照2007年国内钢铁产量4.9亿吨计算,这些小型钢铁企业在2007年为市场提供了大约1.9亿吨的产量。按照原定淘汰标准,到2010年,我国淘汰落后炼铁能力1亿吨,炼钢能力5500万吨。

  20066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提出"十一五"期间将淘汰1亿吨落后的炼铁生产能力。200712月,国家发改委与18省(市、区)及宝钢签订了第二批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责任书。加上第一批签订责任书的10个省(区、市),已累计关停和淘汰落后炼铁能力2940万吨、炼钢能力1521万吨,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地方省市达到28个,几乎包括了所有的主要钢铁省(市、区)。

  尽管如此,淘汰落后产能的效果并不明显,一些地方小型钢铁企业的产量仍呈上升态势。2008年上半年,中小钢铁企业集中的河北、江苏、山东、河南四省,粗钢产量分别增加104482万吨、42283万吨、33943万吨、24495万吨,合计增加2000多万吨,占全国上半年增加量的一半以上。而全国21家年产钢500万吨以上的企业产钢总量与2007年同期比较则下降了205个百分点。

  为什么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如此困难呢?分析认为,其一、地方政府的利益和态度在淘汰落后钢铁产能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钢铁企业既有央企,也有省属、市属企业,所有权归属的不同,各自都不愿丧失自己的财税利益,致使一些能耗高、污染严重的项目"大干快上"的势头难以遏制,未批先建、先污染后治理的问题表现突出;其二、缺乏相应的补偿机制,简单地谈及"控制""淘汰",总量标准和淘汰落后标准的相关实施细则不明确以及缺乏良好的执行力;其三、目前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对比小型钢铁企业的成本优势并不明显,有的小钢企甚至成本优势比大钢企都好;另外,中国市场的多层次和多元化需求决定了企业形态的多元化,中国广大的地域面积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决定了钢铁企业分布的广泛性。

  "联合金属网"分析师胡艳平表示,"严格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不得再上单纯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这一条,其实近几年来一直在强调,然而在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博弈、冲突过程中,同类同质产线仍不断上马,总产能不断增加。而当前中国经济又进入下行调整周期,地方政府正为保GDP增长而忙得焦头烂额。

  安信证券认为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出台淘汰落后产能以抑制国内产量的快速增长,是在非市场化淘汰的条件下进行的,所牵涉的中小企业在地方政府保护下大部分通过新改扩建等手段,建成新的产能,以规避国家政策风险。产业淘汰政策的实际效果很难预期效果。

  兼并重组貌合神离 困难重重

  在兼并重组方面,一直以来,产业集中度低都是困扰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2005年钢铁产业政策颁布后,我国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开始提速,但并购过程中难度很大,效果也难言理想。深入分析,其间阻力主要有:

  1)我国钢铁企业所有制不同,地方政府国有主导的产权结构和钢铁产能极度分散,代表的各方利益均不同,央企、地方企业、民营企业的利益和价值取向存在差异,在兼并重组的过程中,各地方的利益分配难以协调,跨区域重组的难度尤其大。

  2)兼并重组后,企业的人员安置、企业历史遗留债务处理、资产一体化管理都存在难点。

  另外,受制于行业趋势悲观预期和紧张现金流,国内钢企资本开支将明显放缓,目前很多钢铁企业资金压力较大,虽然处于低成本收购时期,但苦于资金缺乏。选取30家钢铁上市公司货币现金进行统计发现,083季度货币资金644亿,环比下滑21.38%。虽然相比04年和05年量没有出现下降,但3季度末30家上市公司库存2410亿。钢铁产品和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滑,计提存货减值准备是必然的。按照10%的比例计提减值准备,就会减少货币现金240亿,09年钢铁企业面临的现金压力可想而知。

  因此,钢铁的并购重组将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且短期而言,难以明显改善上市公司盈利的基本面。重点大型企业之间的并购多为政府行为,并非市场自发形成的合力,效果也并不理想。安信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赵志成指出这种鼓励带有较为浓厚的行政色彩,并且存在一定的所有制歧视,从长期来看,行政性主导的重组对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不显著,也不利于钢铁行业的长期市场化进程。

  出口退税杯水车薪 难改弱势

  中国钢材出口分为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共同成为中国整体钢材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部分高端钢材产品的出口关税可能继续得到调整,但由于中国主要出口地区陷入经济衰退,需求总量缩小,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普遍抬头,2009年中国钢材出口环境有可能更为严峻。

  海关最新统计显示,200812月份我国出口钢材317万吨,同比下降33.73%。2008年全年累计出口5923万吨,同比下降5.5%2008年全年累计出口钢材5923万吨,净出口折合成粗钢4765万吨。12月份我国钢材出口317万吨,不仅较7月份的历史高点721万吨下降了404万吨,降幅达到56.O3%;同时还低于2008年的468.6万吨月平均出口量。在间接出口方面缺乏准确的测算数据,但在外部需求骤减的情况下,如果2009年实际出口数值仅为小幅增长,甚至零增长,那么,新一年内中国钢材的间接出口肯定不会乐观。机电产品是现阶段中国出口的头号商品,而机电产品又是消耗钢材的主要产品。由此可见,2009年钢材间接出口需求的减弱已成定局。

  钢材出口低迷的主要原因是外部需求的下滑,特别是我国钢材出口大国:美、日、韩受次货危机的影响,近期钢材需求出现大幅姜缩。历史数据表明,欧美GDP增长率每放缓1个百分点,中国的出口增长率就要下降7个百分点。鉴于美、欧、日经济发达国家经济陷入全面衰退,中原证券认为即使考虑到中国出口退税率继续提高的因素,中国按美元计算的出口值的增长率可能下滑到3%左右。

  中金公司分析员罗炜提出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或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对刺激出口的作用是有限的:国际需求是影响我国钢铁出口的决定性因素,在国际钢铁需求放缓的大背景下,提高出口退税率难以改变出口下降的趋势。他还指出由于各国国内钢铁需求普遍疲软,为了减轻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保护本国产业,越来越多的国家出台了贸易保护政策,对我国钢铁出口形成进一步压力。

  在全球需求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国际钢材贸易矛盾纷争和壁垒将大幅增加,特别是中国钢材明显反弹将遭遇国际反倾销的压力,这也将制约出口政策的作用空间。出口的增加主要依赖于国际需求复苏和直接订单,价差的作用相对较小。

  长期利好

  钢铁产业振兴计划虽然无法改变目前钢铁行业面临内外需的下降的状态,但通过产量控制、技术改造升级、联合重组等,有利于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或有助于我国钢铁企业渡过最艰难的时期,解决困扰我国钢铁业发展的长期问题。另外,4万亿投资拉动了钢铁真实需求,基建投资和保障性住房投资等将拉动钢材需求增长10%以上,有效缓解了地产、汽车等行业低迷带来的钢材需求下滑。在国家多个强有力政策拉动下,钢铁行业走出危机的道路虽然曲折但不会遥远。

  在本次钢铁产业振兴计划中国家力保大钢企的意图非常明确,从长期来看,大型优势钢企将成为钢铁行业的绝对龙头,看好宝钢,武钢,鞍钢发展前景。另外,东方证券分析在政策推动下,并购案例将明显增加,短期虽难以明显改善上市公司盈利的基本面,但对被并购钢铁公司估值和股价提升影响正面,建议关注低P/B和潜在被并购的二线钢铁公司,如华菱钢铁、韶钢松山、安阳钢铁、邯郸钢铁。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
Processed in 0.029 second(s), 8 queries, Memory 0.5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