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08年,对于整个中国钢铁业而言,极不平静。国内钢材市场价格从上半年的一路高歌猛进到下半年的大幅下降,降幅高达40%左右。岁末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形势急剧恶化,作为出口导向型的国家,中国的外需不断放缓,钢铁业又面临生存危机。中国钢铁业在大起大落中淋漓尽致地上演着冰火两重天。
2009年,中国钢铁业能否就此走上产业振兴、由大变强之路?
规划出台正当其时
过去一年,对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的钢铁业目前正面临企业大面积减产、全行业出现亏损、库存大量增加、成本与价格出现倒挂等四个方面的困难,针对行业趋势的新变化,应采取挖潜增效、产需衔接、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等措施积极应对,特别是在外需放缓的形势下,只能立足于内需的扩大。
2009年,在政府稳定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推动下,钢铁行业也开始迎来了一场新的救赎。在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中,将有2万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向住房、交通、机场等直接和钢材相关的行业,直接导致对钢铁需求的加大,经乐观人士初步计算,可直接拉动1亿吨左右的钢材需求。如今,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又率先被审议并原则通过,势必会对钢铁行业的进一步提振起到积极影响。
“目前行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产能过剩,所以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并且要有组织地让企业‘走出去’。”参与编制钢铁业规划的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李新创表示,钢铁振兴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初衷就是针对产业集中度比较低的问题,通过联合重组来促使行业更快发展。此次行业振兴计划主要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振兴经济,在全球经济寒流中保持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淘汰落后由大变强
从1996年起,中国钢铁产量已连续十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位。据测算,目前中国钢铁产能约为5.6亿吨。但有关统计显示,中国钢铁业的落后产能大约占到全部产能的40%。与此同时,中国钢材生产依然偏重于高能耗、低附加值产品,部分高附加值钢材仍旧依赖进口。由海关数据推算,2008年,中国进口钢材的平均价格比出口钢材高出40%以上。
面对中国已经是钢铁大国,但钢铁业却大而不强的现实状况,已公布原则的钢铁振兴计划仍以行业“由大变强”为主脉,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提出五点既有坚持又带新意的“方向性”内容。
从正式发布的消息看,钢铁规划主要有“五个大方向”:一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落实扩大内需措施,拉动国内钢材消费。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二要严格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后产能,不得再上单纯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三要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四要加大技术改造、研发和引进力度,在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列支专项资金,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调整品种结构,提升钢材质量。五要整顿铁矿石进口市场秩序,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
“此次制定的钢铁规划,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是‘目的性强、操作性强’,既着眼当前,又考虑到中长期的发展,是‘保增长、调结构’一个十分具体的体现。”作为钢铁规划编制小组成员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迟京东表示,这个规划虽然立足当前,应对危机,但绝非“权宜之计”,它要管钢铁业中长期的发展。
在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重组、优化出口结构等钢铁业的根本问题上有多个前所未有。有关专家指出,规划中的这些举措将应对危机和创造机遇全面结合,做出了方向性的指导,显示了中国政府推进钢铁业转型升级、打造钢铁强国的决心。其长远的意义,更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要促进产业升级。
复苏振兴时日可待
2009年初市场的回暖和振兴规划等政策的共振,能不能支持钢铁行业在年内走上复苏呢?
有关预测乐观认为,中国钢铁行业景气度的提升,最主要依赖于欧、美和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复苏情况。美国经济将在2009年下半年出现复苏,欧盟经济也有望开始好转,因此,2009年下半年钢铁行业的情况可能会好于上半年。
银河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孙勇认为,国内钢材消费除了建筑以外,汽车、机械制造、家电等也占了将近40%,还有石化、铁路、交通运输等方面,只有在细化的振兴计划出台之后,才能算出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会有多大,但在第二季度,情况应该会转好,下半年要强于上半年。
有关专家则认为,钢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需要解决,淘汰落后产能,应该理顺其中复杂的利益链条,国家也需要时间处理。综合看来,复苏仍需时日。
部分业内人士也指出,钢铁产业振兴规划是一系列“组合拳”,有助于我国钢铁企业度过最艰难的时期,解决困扰我国钢铁业发展的长期问题。计划的实际效果将主要取决于国家实施政策的决心和地方政府落实政策的力度。其中,关键是要淘汰落后,要建立退出机制。如果淘汰落后有一个财政支持,“保市场控产能”相关措施就会对钢材市场形势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