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汽车和建筑业的情况还不确定,国家4万亿投资的拉动作用肯定是有的,但是能补充国内市场需求的空缺就不错了。而出口下滑却很难填补,指望奥巴马政府的救市计划发挥作用,提振国外经济,时间几乎无法期待”,12日,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沈文荣向记者表示,并不看好2009年的钢铁市场。他表示,国内外经济恢复均需要一定的时间,“至少今年很难恢复到去年上半年的水平!”
我们和国家一起未雨绸缪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们没有减产。2009年的生产订单也非常充足,产销率达到100%”,沈文荣略带自豪地向记者说。
没有减产,在国内大型钢企中并不多见。沈文荣表示,沙钢集团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能力,来源于长期以来合理的产品结构、综合利用世界一流和自我研发的技术、人均800到1000吨的国内领先的劳动生产率等因素。
“没有1分钱应收款,这个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我们一直坚持款到付货!”沈文荣说,这一点,其实从改革开放办企业开始就这样做了,而且政府部门的历届主管者,也都这样提醒我们,所以,其实有些经营方法,平时看上去有点影响速度和效率,但在金融危机面前,却就成了未雨绸缪的良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实我们和国家一起,老早就为可能到来的危机做准备了。
但沈文荣也承认,原料价格的波动在2008年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目前为止,仍然处在消耗库存阶段,3月底、4月初才能按照新的价格采购。60%的库存原料,有些要到今年3月份才能使用完,因为原料降价,导致的损失去年达30-40亿元”,沈文荣说。
化危为机 加强产业链控制力
危机对于实力较强的企业来说,既面临挑战,也提供了化危为机的机会。沙钢正是其中之一。
沈文荣透露,目前,沙钢采用参股或控股形式,分别在澳大利亚和巴西建立矿山基地,拥有10亿吨矿山资源量。“每年固定提供600万吨,有10亿吨到11亿吨的矿产储备,成为在澳大利亚拥有自有矿产为数不多的中国企业。”
同时,沙钢还在山东和山西以参股的形式建立焦化和煤炭基地。
沈文荣表示,这些目的是为了保持两大原料长期稳定供应。力争在3到5年之内50%的矿和煤纳入沙钢的控制范围。
同时,沙钢目前正在与中远公司商谈合作,希望采取联合组建船队的办法,”我们运输公司也有参股,运输成本太大了,利用国际资源和其他行业低迷的时机,组织自己的船队,50%-60%的运输量,可以掌控。”
目标是3到5年内经济总量翻番
“收购兼并重组,也是一个重点,要全部推进,利用这一轮的金融危机,现在有不少企业来找我们,希望我们接手,当然我们也不能全部接手,中央的钢铁振兴规划里面也有这一条,国家提出搞几个五千万吨,我们也可以搞,我们现在总量是2500万吨,明年是3000万吨,通过收购,可以达到3500万吨”,沈文荣向记者透露,沙钢的目标是经济总量在3到5年内,在现在的基础上翻番。
“你要坚信,中国的发展,三年五年十年,那都是远远不止的,要看三十年,这个大趋势要看清楚,不可能因为这个危机就停止了。”他表示对未来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