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业筹集资金抱团自救

   日期:2009-02-25     浏览:1074    评论:0    

牛年春节刚过,省内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就专程前往上海,召集在沪从事钢材贸易(以下简称“钢贸”)的周宁籍企业家开了一场座谈会。会上,银行方面负责人明确表示,将对周宁籍钢贸企业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钢贸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在去年经历全行业危机之后,银行方面的态度将直接决定整个行业的生死存亡。可以说,随着价格见底,钢贸行业最危急的时刻已经过去。”周宁在沪钢贸企业一哥级人物———第一钢市市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华瑞感慨道。

   
据了解,我省海拔最高的山城小县周宁,全县人口不到20万,其中却有6万人在上海及周边从事钢材贸易行业,即全县有1/4的人口在上海,平均10户人就有一家公司。周宁人注重同乡扶持、亲邻相帮,可以这么说,目前在周宁找不到一家人与钢贸企业不沾亲带故的。如今的上海滩,60多家钢材市场中,有40余家为周宁籍人所开,交易量占80%

   
在中国钢贸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钢材看中国,中国钢材看华东,华东钢材看周宁。”由此足以显示周宁人在钢贸行业举足轻重的地位。
 
  冲击没有想象中大 过年吃住都在宾馆
 
    2008
年,金融海啸爆发后,大宗商品包括钢材大幅降价,面对这样前所未有的“异情”,大家最关心的是:在沪从事钢贸的周宁人到底怎么样了?

   
一位熟悉周宁的人士称,周宁人几乎每个家庭与上海的钢贸行业都沾点光,而且周宁人手头有闲钱基本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投到外地经商的亲戚朋友身上,在外的周宁人一有风吹草动,小县城都会迅速引发波澜。所以直观的考察可以看看周宁人回来过年的是不是少了。因为中国有一个传统习惯,借钱到了年关是要还的。

    2月19记者驱车前往周宁,在这个山城小县略显冷清的街道上,当被问及对牛年春节的记忆时,街头的周宁人都会津津乐道:“车多,价高。”平日消费萧条的周宁县城,一到春节,在外经商的周宁人回来,物价就会大幅上涨。周宁春节豪车闹山城更是久负盛名。“悍马、宾利、奔驰、宝马等,应有尽有。”周宁县城街道上一位交警告诉记者,春节期间整个县城被堵得水泄不通,处于“超载”状态。

   
周宁县宾馆服务员告诉记者,如果记者再早十多天来,还订不到房间呢!原来周宁人长年举家在外,春节回来为省去麻烦,吃住都在县城各大宾馆,于是春节期间各家宾馆都爆满。

   
周宁县宣传部一位负责人向记者坦言,原来大家对牛年春节挺担心的,假如在外面受到很大冲击,春节肯定会在老家爆发出来,可是到现在,除了极个别一两户出现问题外,今年春节过得还算安详,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债务纠纷问题,大家总算放下心来。

   
周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上海钢贸行业投放有1亿规模贷款。据该社叶树平主任透露,在农信社一百多个客户中,去年只有一户出现问题,这在往年正常年份偶尔也出现过。

   
上海铁闵钢材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佛全解释说,去年下半年钢贸企业没有受到致命打击,一是上游钢厂承担了部分风险;二是上半年钢价上行,企业淘了一桶金。尽管第三季度钢材价格大幅下挫,但是综合起来,影响就减弱了。
 
  危机发生 担心银行抽资
 
   
尽管结果令人放心,但是应对这场危机的过程却是令人惊心动魄的。

   
早在去年9月份美国爆发金融海啸之初,第一钢市市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华瑞就敏感地意识到,这场危机将对行业构成前所未有的冲击,这已经不是一家企业的事情,行业必须采取积极自救措施。

   
周华瑞曾于1996年成立上海第一个现货交易市场(逸仙钢材市场),现今许多沪上实力雄厚的钢铁贸易大户都出自逸仙钢市,周华瑞也有周宁钢贸行业“黄埔军校校长”之称,享有极高的威望。

   
周华瑞的担心并非多余,事后市场也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国内钢材一路暴跌,从最高位6000多元/吨一下子跌到3000多元/吨,降幅最高达50%

   
此时,周宁钢贸企业对于跌价最担心的,倒不是库存减值导致资产缩水,而是此时银行抽走资金。

   
周华瑞回忆说:“实际上那时银行只是在观察,除了少部分金融机构按比例收贷之外,并没有采取过多不利措施,否则,那将事关整个行业生死。”

   
叶树平介绍说,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们很清楚这是一场罕见危机,当时就对沪上周宁钢贸行业风险进行评估,发现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行业筹集数亿救助基金
 
   
去年1011月,在周华瑞倡议下,在沪周宁钢贸商会就如何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召开两次座谈会。会后没多久,周华瑞迅速在自己的逸仙市场筹集了1亿元规模的救助基金。随后,其它钢材市场也相继成立了23个差不多规模的市场救助基金。

   
周华瑞介绍说,成立救助基金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向行业传递信心,因为大幅跌价后,肯定会有暂时面临资金困难的企业,这些企业如果没有得到临时救助,极有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导致整个行业信用风险;二是向银行传递信心,因为行业有能力采取积极自救措施。

   
去年底,逸仙钢材市场就有23家企业遇到临时性资金困难,幸好得到救助基金的帮助,才得以起死回生,避免引发一场行业性危机。
 
  试图转变 经营模式
 
   
节后初八,宁德市人行专门拜访周华瑞,表示本地金融机构愿意提供支持。在此之前,周华瑞与省外的银行机构合作较多,上海光大银行刚刚给了他10亿元的授信额度。

   
周华瑞表示,当时钢价在6000/吨高位时都可以提供信贷支持,现在已经跌到了3000/吨,价格见底之后,岂不是更有理由提供支持。

   
“现在情况确实比节前好多了,并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差,但这场金融危机何时见底,我们心中没有底。估计这场危机还会深化,领域还会扩大。”对于这场危机,周华瑞始终比别人看得更远。

   
眼下,经过这场危机之后,周华瑞正在思索如何转变经营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他表示,传统的交易模式是从钢厂订货回来,加上利润,然后只管开单提货。这种交易模式产业链太短,市场约束大,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也降低。随着现在市场需求日趋多样化,客户不仅对产品的品类,甚至对配送数量和时间节点都有不同要求,所以第一钢市眼下正在着手使自己成为综合服务商,让产业的价值链得到延伸,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相信这也是沪上周宁钢贸行业今后必然要走的路。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
Processed in 0.019 second(s), 8 queries, Memory 0.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