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09年仍不容乐观

   日期:2009-03-03     浏览:961    评论:0    

为振兴产业、缓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114225,国家相继出台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业、石化、有色金属和物流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从33日起,我们将结合“两会”热点,陆续推出“信心中国·十大行业振兴规划和投资机会”系列专题和访谈。围绕汽车、钢铁、纺织等以上10个行业,我们将分别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领袖和知名券商研究员探讨振兴规划对相关产业的影响,为广大投资者辨析其中蕴含的真正投资机会,共研2009年行业投资策略。以下为冶金工业经济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民谈钢铁业的投资机会。

  主持人:

  金融界的网友,大家好!春节之前国务院审议并且原则通过了钢铁业调整振兴规划,并且提出要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就在这些政策出台的时候,几乎于同时全球铁矿石的定价会议也开始启动了。从这种全球性对钢铁业的普遍关注,我们也能看出决策的必要性和时间的紧迫性。

  今天我们有请到冶金工业经济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民,教授来为我们一起探讨有关钢铁业方面的问题。刘主任,您好。

  刘海民:

  您好!

  主持人:

  刘主任,从去年开始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钢铁业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之前中央政府提出的4万亿的刺激经济计划,很多人都认为钢铁行业的受益是最大的。但是钢材价格这几个月却连续下跌了一半,很多企业的股价也掉了7成左右。您能为大家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吗?

  刘海民:

  钢铁工业是一个国民经济的重点行业,各国政府都对钢铁行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十分关心的。比如说美国这次经济刺激计划规定只买美国钢材,这也显现了各国政府对钢铁工业都是比较重视的。这次经济的下滑是以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去年下半年钢价急剧的下滑。下滑的原因这里面一方面实际需求在减少,另一方面很重要的原因是上半年增加的库存处于消化过程当中。上半年粗钢的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了17%。实际上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中国上半年不可能消费那么多钢。换言之,很多钢材增加了库存。

  当下半年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钢价开始下跌,买涨不买涝是普遍的心理,用户开始不买了,不买了就开始消化库存。这个消化库存不是消化到正常的状态,甚至可能消化为零,或者我用一点买一点。当然这就加剧了钢材的供大与求的状况。所以说去年钢价急剧下跌。当然生产钢铁的原材料价格也是下滑得非常厉害的。从上半年最高的铁矿石1600块钱一吨一直下跌到600700块钱一吨,下跌了一半以上,焦煤也有明显的下滑。但是钢铁行业是一个流程比较长的行业,矿石到炼成铁,炼成钢,到轧成材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工艺流程。在这个工艺流程当中,特别是是矿石需要比较多的库存,库存会比较大。正常的库存一般也要两三个月的库存。所以说当上半年库存了高价的原材料,下半年钢材价格下跌这就造成了严重的亏损,成本与价格的倒挂。所以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利润逐步下滑,到10月份开始亏损,行业性的亏损,大中型企业盈亏相抵以后亏损59亿元。11月份亏损128亿,12月份亏损294亿,这是冶金行业。其中的钢铁企业亏损291亿。当然这里面也包含了提取高价库存的减值准备这方面的因素。

  国家两年4万亿这个投资计划是去年年末的时候才提出来的,这个时候前面钢材剧烈的下跌的局面已经形成了。4万亿从这种计划到实际投入需要一个过程。钢材已经开始下滑了。国家这4万亿的投资计划公布以后,应该说对市场的信心还是有一定的恢复。特别是春节以后钢材价格有明显的上升。但是这里面我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对于形势有一定的误判。从钢材的消费来说,去年11月份达到了最低点,日均消费量是105万吨。11月份恢复到110万吨,12月份恢复到115万吨。形势是不是转暖,比如说固定资产投资,4万亿是不是拉动了钢材消费的增加?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判。

  我刚才讲了,这是去库存化的一个过程。从下半年以来78910这几个月下游都在消化库存。所以说显得表观消费量低了,但是实际消费并没有减少那么快。1112月份的反弹是基本上库存消化完了下游用户该使用的又开始采购了。这样从数字上来看表观消费量是有回升的迹象。但是实际的消费,我的判断是一个单边下滑的趋势。这是因为国家投资4万亿真正的实施需要一个过程。有一些项目需要设计,需要规划,到采购,到三通一平什么的,需要一个过程。真正需要钢材没有那么快,不可能那么快。

  今年春节以后钢材价格的上升是受国际,特别是一些钢材的中间商误判了形势,觉得形势有转暖的迹象。我认为这是过分乐观了。所以说近期钢材价格又在下滑,基本上又恢复到了去年12月份的水平,这是一个去库存化,误判又发现了事实真相下滑的过程。

  对于09年钢材的需求,我的判断是不要太乐观。国家提出了4万亿的计划,这4万亿是中央定的项目,分解到两年。当然各地政府也提出了庞大的投资计划。据有关资料已经公布数据的28个省市09年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达到了21万亿,上海,还有个别的省市没有公布。但是我看了,实际的增幅还是下降的。即使是21万亿能够落实,实际的增幅还是下降的。也就是说,上年增长了30%的,今年增长了20%。21亿万亿是不是都有具体的项目?我怀疑,不一定。有一些是像我们做GDP这些计划一样,根据形势的判断去年增长了多少,今年要增长多少,不一定对应的都有具体的项目。当然这里面从国家和各地来看,投资于基础设施,交通、公路、铁路、港口、机场、修建地铁、新能源,这方面的投资占的比例较大。但是这21万亿加上其他的还没有报数字的省份加起来数字更大一些。

  这里面我相信有不少还是市场主导的,也就是民间投资,在整个经济下滑的情况下,金融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现在是不是到底了,还是问号。我的判断是民间投资可能会有一定的幅度下滑,或者是增速放慢,甚至是绝对数字下滑,这都是有可能的。从民间投资的结构来说,出口主导型的行业,去年下半年,特别是年末,中国出口下滑得比较厉害。而中国经济对于出口的依存度现在已经是达到了37%以上。所以说出口对于整个经济的影响比较大。出口行业本身消耗的钢材,加上出口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我认为也是会下降的。

  从国内消费这块来说,我觉得也不宜太乐观。当然国家现在去多种政策提振消费者信心,包括各地政府发一些消费券。但是消费的增长速度我估计还是会受一定的影响,信心的恢复还是需要一个过程。在城市是房地产问题,房地产现在是社会各界的共识认为房价过高,还有下跌的空间。在这种判断下,显然大家认为现在买房子还不是最好的时机。所以说房地产这方面的投资今年不太看好。

  从农村来说主要是农民工的问题。农民工由于经济下滑回不到城市,他就挣不来钱,挣不来钱就没办法消费。所以说从各方面情况判断来说,我觉得一方面我们应该提振信心,另一方面,也不能过分的乐观。国家提出保8%的增长目标,即使实现了8%也比去年的9%要低一些。所以说经济的下滑是必然的。体现在钢铁需求方面也是这样。中国的钢铁需求大部分,可以说占75%左右与固定资产投资有关系。比如说房地产,它占中国钢消费的大概是50%左右。它全部属于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产品所消耗的钢材大部分是机器装备、汽车运输工具这些。除了民用小轿车以外,其他的都属于固定资产投资。

主持人:

  114的时候国家审议并且原则通过了钢铁产业振兴规划,也提出了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等等。您认为这对于整个行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刺激作用?

  刘海民:

  关于出口问题我的一贯观点是各国的钢铁工业主要是为本国或者是本地区服务的一种行业。它本质上不属于一种外向型的行业。像其他的比如说服装什么的,一些家用电器,企业建的时候就是为了出口,生产的大部分产品或者是全部的就是出口。有一些产品在一个国家是在几个国家生产供给全球,但是钢不是。

  我们可以看看,从世界的钢铁工业的布局来看,在资源丰富,生产成本很低的那些国家,比如说澳大利亚、巴西,都不是钢铁的主要生产地。钢铁生产地不是资源丰富的地区,不是生产成本很低的地区。比如说欧洲、美国、日本这些,欧洲和日本钢铁生产的原材料和燃料几乎百分之百是进口的,包括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基本上都是这种情况。我就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世界钢铁的布局集中于消费地,而不集中于资源地。

  换言之,钢铁工业主要是为国内服务的一种行业。关于出口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对于钢铁工业的定位还是应该主要是服务于本国的内需,以内需为主。但是还是有一定量的出口,毕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了WTO,加入世界经济大家庭,完全不出口也是不可能的。有一定量的高附加值的钢材出口有利于中国钢铁产品到国际市场上接受检验,从而看我们的产品怎么样,能不能被国际市场所接受,能不能达到人家的质量标准。我觉得这是很有必要的。

  主持人:

  这次国务院审议并且原则通过的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对钢铁的市场需求有一些什么影响?

  刘海民:

  我认为钢铁振兴规划主要是对钢铁行业以及未来战略性的问题。对于当前短期的市场需求也有一定的影响,可能是灵活出口的政策,保持国际市场一定的份额,这句话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我想不是那么大,因为全球性的钢铁需求在萎缩,中国能够增加多少出口不好说,我估计是下降的。主要是解决长期的战略性的问题。反而我倒觉得技术行业的一些振兴规划,比如说机械行业、汽车行业、电力,这些行业振兴规划我觉得对当今行业是大有好处,会增加市场需求。

  从现在来看,中国机械工业使用的钢材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进口的。未来中国怎么把很好的钢材,质量优越,成本价格比较低的钢材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让他们做出更好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这就是属于间接的出口钢材,而不要直接的出口钢材。

  我也关注到最近我国政府,商务部的领导带领一些中国的采购团到欧洲采购。这对于钢铁行业也是有好处的,采购了这些先进的技术设备,回来以后就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国内就要进行一些配套。进口了人家核心的机器,辅助的设施,厂房这些东西还是需要国内的钢材。甚至进口这些国外的设备,国外的制造商也把部分的大型部件委托在中国生产,这种情况也是很多的。所以这会增加中国钢铁的需求。

  主持人:

  最近由宝钢领头的谈判组可能会代表中国钢铁企业对国际铁矿石供应商进行谈判。最后所确定的价格为当年铁矿石公开价格。所有购矿企业如果按这个价格购定进矿合同的话,对于钢铁企业的影响有多大?会不会达到有效降低成本的目的?

  刘海民:

  铁矿石这些年来涨幅一直是很大,有时候是成倍的提高。这是全球性的大宗原材料的价格趋势,这是一致的。但是现在经济危机来了,其他的大宗货物,比如说石油什么的都大幅度的降价,铁矿石我认为也应该是大幅度的降价。明显的铁矿石我看了财务报表,一些世界上大的矿石垄断商的毛利率在50%以上,也有比较大的降价空间。我觉得从钢铁的上下游大家互利共盈这个原则出发我觉得应该是明显的下降,这样有利于降低钢铁的成本,从而促进钢材的消费,也是为经济的复苏创造一个很好的原材料方面的基础。

  具体降多少我不太方便评论,这就要看双方。但是很大程度上跟国内市场的现货矿的价格应该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去年的涨价,国内市场的铁矿石价格已经涨到了14001500,那中情况下在谈判桌上不要让人家涨价底气也不太足。现在这种情况完全改变了,国内市场的矿石价格是低于进口长期协议价的,理应是降低,这对于降低钢铁行业的成本是有好处的。

  但是因为全球的钢铁生产商大部分都要进口矿石,如果说中国谈下来这个价钱也是其他国家像欧洲、日本等等他们想的价钱。从相对的竞争优势来说是没有什么明显改变。

  主持人:

  09112的时候全球铁矿石的价格谈判会议就已经开始启动了,在铁矿石方面我们一直缺少话语权,可能铁矿石是连续7年的涨价。进来随着金融风暴会有一些回落。在今年铁矿石的定价方面,或者说在谈判当中我们要争取话语权,您觉得应该要汲取一些什么样的经验?

  刘海民:

  我先说一些原来的教训。我认为中国从05年实现了钢铁产品的进出口基本平衡以后,0607这两年都是大幅度的增长,出口增长过快,而且出口产品里面有半数以上都属于是大陆货,别的国家不能生产,我们出口,结果引起了其他国家强烈的反应。这一方面引起了比较多的贸易摩擦,另一方面导致了进口铁矿石过多。曾经一度等于是我们增加进口的铁矿石全部被增加出口的钢材消耗掉了。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出口不增长那么快,铁矿石的进口量就会增加得少一些。这样国外的矿石在谈判桌上的底气就没有那么足。换句话说,铁矿石涨价在一定程度上跟我们控制钢材出口的力度不足,步子较慢有一定的关系。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
Processed in 0.025 second(s), 8 queries, Memory 0.5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