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上海“中国首届钢材期货投资高峰论坛暨海通期货2009年投资策略报告会”上,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民在作《2009年钢铁市场形势分析》报告时着重对近期钢铁市场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引起与会者的关注。
刘海民说,最近来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又出现回落的态势,这是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对表观消费变化的误读,加上对“四万亿”的盲目崇拜,生产商恢复生产,中间商增加库存,导致表面消费量大幅反弹;而市场发现形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时,钢材价格又创新低。
刘海民分析2009年的国内钢材消费水平,他认为实际钢材消费量将比2008年减少。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粗钢消费急剧下滑。去年10月份,日均表观消费量比最高时的6月份下降26.5%;7-12月份,实际消费也不像表观消费量那么少,而是消费库存所致。2008年11月后,表面消费量反弹,并不意味着实际消费量增加,而是库存逐步消化的标志;表观消费V型变化的假象,掩盖了实际消费单边下滑的事实。
刘海民分析钢材进出口情况的变化,他说2006年开始,中国由钢材进口大国变为净出口国;但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去年9月份以来,出口量逐月减少,2009年1、2月份,净出口量只有700万吨,3月份我国钢材可能出现净进口,2009年的钢材出口量不会超过2000万吨,国内的市场压力依然很大。
2009年的粗钢产量4.5亿吨,而目前国内的产能达到6.6亿吨,但这些产能不等于产量,产能不可100%的发挥,一般的产能释放程度在85%,因此国内钢铁业的实际产能在5.6亿吨至5.7亿吨,而今年国内钢材的实际消费量在4.36亿吨至4.4亿吨,钢材出口1000万吨,那么产能过剩1亿吨左右,因此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刘海民分析影响钢铁市场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我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居民消费水平较当时高,消费者信心相对容易恢复,居民消费提高所占钢材消费总量的比例约15%;我国消费以基本消费为主,与发达国家相比,弹性较小,国家经济实力增加,金融系统基本健康;国家宏观调控技术提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有一定的调整空间;机械行业技术快,政策鼓励机电出口,海外工程及带出货货物增加快;民营钢铁比例提高,钢铁行业对市场信号的反应能力增强。
对钢铁市场的不利因素体现在:国民经济对出口依存度由不到20%提高到37%,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世界经济尚未见底;国内的城镇房价高企,居民仍存在降价的预期;中小企业倒闭、裁员和降薪,一定程度上降低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
刘海民分析后期钢材需求趋势时指出需要关注的几方面因素:一是世界经济萧条状况将持续两年左右;二是2009年中国和世界的钢铁消费将2008年下降,但中国的下降幅度低于世界;三是中国钢铁企业将进入重新洗牌,不具备竞争能力的企业将永远性退出,由去库存化变为去产能化,供需关系将不断寻找新的平衡点;四是中国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将加快进行;五是中国钢铁行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将会提高;六是钢材和原燃料价格将在低位徘徊;七是如果出现居民消费萎缩,引发消费产业破产潮,从而民间投资继续下降,钢材供求关系将继续恶化,这是应该极力避免的境况。
上述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后期钢材市场走势,因此需要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