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粗钢产能已经跌到历史低谷了,这是很可怕的。”西本钢铁信息总监盛志诚告诉早报记者,近几个月国内钢厂产能飞速下降,但即便如此,钢材价格下滑趋势依然明显。
可资佐证的是,相比10月,11月钢材出厂价格增幅明显回落。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3%。其中,普通大型钢材价格上涨7.7%,普通中型钢材上涨3.5%,普通小型钢材上涨5.1%,中厚钢板上涨1.3%,线材价格下降4.7%。
10月份,上述价格的增幅分别是15.3%、22.3%、21.3%、18%、17%和11.6%。
分析人士对钢铁企业的近期盈利情况深表忧虑,认为大型钢厂今年也仅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
受此影响,昨日,钢铁板块逆势收低,跌0.16%,武钢股份盘中触及跌停,收盘跌2.70%。
令业内忧心的是,钢材出厂价和销售价的倒挂眼下已成为常态。而倒挂的幅度在近期也明显有缩窄趋势。在近两个月甚至有地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现货销售价高于出厂价格的情况。
据业内人士介绍,倒挂幅度的缩窄一方面来自于出厂价格的回落,但主要是由于钢厂的限产保价政策。诸多大型钢铁企业近期不得不关闭了数条重要生产线来应对危机。
“像大型钢厂,2008年如能维持收支平衡就已经很好了。”盛志诚表示,“三季度,很多大型钢厂采取了降价措施,希望快速下跌后钢价能有快速反弹的动力。但没想到,一跌下去就没上来,一直横盘到现在。”
更严峻的是,由于前期在铁矿石高位期,国内企业大量进口。现在,许多钢厂纷纷出现了资金危机。一钢铁分析师说,由于大型钢铁企业均不愿把存货跌价损失计提入今年的财务报表,因此今年钢企的财报应该还过得去,“但实际上,各家钢铁企业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
几乎所有的业内人士都表示,钢铁企业的回暖要依赖于国内需求量是否能得到有效提升。
而值得引起警惕的是,有钢铁贸易商透露,近期市场内恶性担保事件有上升的苗头,“就像之前中国金属出现资金断链,如果不能获得具有支付能力的有效订单,情况将异常严峻。”
一业内人士表示,经济刺激方案能带动多少有效需求尚无法量化,“但从现在上游行业——铁精粉和焦炭的价格依然在低位徘徊来看,恐怕还需要一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