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矿:多方挖潜增效益
翻罐笼的故事
在济宁矿业集团(下称集团)所属的阳城煤矿,记者听说了“小小翻罐笼,提升大效益”的故事。为解决轨道暗斜井提升困难,阳城煤矿6月份安装了翻罐笼。
据生产部门统计数据,经过翻罐笼进入煤流系统的煤矸混合物经洗选后,一年可多选出原煤近8万吨,与不经过翻罐笼直接做工程煤销售相比,可增加销售收入约3000万元。另外,翻罐笼的投用每天可节约用电4000多度,月节电费用7万余元,减少电瓶车磨损、提升绞车、人力等间接费用5万元,累计经济效益12万余元。
这样的例子在集团比比皆是。集团所属阳城煤矿及洗煤厂已经于2007年竣工投产,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达产;新生代的阳城电厂、花园煤矿、霄云煤矿正在紧张建设中,花园煤矿二期工程进入首采工作面施工,霄云煤矿两井进入基岩段掘砌。集团同时还加大了矿井投入,增强煤矿生产后劲,科学布局,合理开采资源,夯实安全基础,最大限度地回收边角余煤,保护了国家资源。
提高产业集中度
纵观世界煤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产业高度集中,垄断、控制国际市场,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前四家煤炭企业,产量分别占到了国内煤炭产量的46.9%和60.6%,而德国等一些主要产煤国家的煤炭产能集中度达到100%。较高的集中度,既能控制市场,又能使企业经营超级规模化,使得扩张能力增强。
济矿辉煌的成绩很大一部分得益于资源整合基础上的跳跃式发展模式。集团成立伊始,新班子坚持跳跃式前进,高标准定位、高起点动作,很快确立了“迅速壮大煤炭主业,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实施大集团发展”的宏伟战略,将“以煤为主,稀土合金、新型建材”确立为集团发展方向,制定了“三步走”的方针:“十五”后四年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为集团公司大发展创造条件;“十一五”期间,实现高速跳跃式增长,形成煤炭、电力、煤化工、冶金、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等多业并举、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现代化企业集团;2010年后,初步建设成为跨地区、跨行业、跨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强势企业集团,并努力跻身于大型集团行列。
一系列的运作围绕这个大的发展目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集团确立了两个中心,集团公司以资本运作为中心,主要抓发展规划、技术进步和项目研发,保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权属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加强企业管理,追求效益最大化。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集团形成了涵盖企业党建和生产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的90多万字的文件制度汇编,使企业的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发挥了集团的集聚效应。通过以资本运作为中心,对外多方融资,对内采取多种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对太平、鹿洼煤矿的1.43亿不良资产实施债转股后,集团组建了济矿集团鲁泰煤业有限公司。
多方面挖潜
壮大主业关键在落实资源,开发煤炭资源是集团大发展的坚固基石。集团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跑“部”到“省”,申要资源,针对探明储量已各有其主的实际,抽调精兵强将到上级部门登记资源,自筹4800多万元着力投入资源勘探,先后争取到十多块煤田资源探矿权,在方圆百里范围内获查储量近10亿吨,实现潜在价值100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阳城、花园、霄云三对矿井的超常规建设。
集团通过强基固本,狠抓现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骨干企业生产经营红红火火,资源枯竭的落陵煤矿技术攻关解放了十八层煤开采,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长期停产、半停产的煤机厂、钢厂等困难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产能扩容,拓展市场,走出了困境,实现了扭亏为盈。
不仅如此,集团还向科技要效益,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矿井现代化水平。在权属煤矿企业推广安装了安全监控系统、束管监测系统、顶板离层观测仪、自动化考勤系统,加强了瓦斯管理,做到了瓦斯、通风、设备关停远程控制。所属矿井目前基本达到机械化、自动化和数控化,减少了用工,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有效控制和减少了事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