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节能减排科技成果推进会上,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中科院签订了《焦炉节能优化自动加热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项目,与清华大学签订了《洗油深加工处理技术》和《蒸氨塔改用导热油加热技术》项目。包钢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的合作,将为打造“绿色包钢”涂上一抹重彩。
旨在解决包钢焦炉火道温度测量与智能调节关键技术的《焦炉节能优化自动加热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项目由包钢技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合作开发。当前,包钢焦炉利用高炉煤气加热时,包括测温、调节在内,一直采用手动操作。调节的滞后,造成人为误差大、劳动强度高、能耗高。为解决这一困扰焦炉行业节能减排的技术难题,该项目依托中科院自动化所控制技术优势,总结国内外自动化加热技术经验,通过开发成套自动控制加热技术及装备,实现焦炉火道温度测量与智能调节的自动化。由于新系统具有开放灵活、可靠性高和操作简单、便于维护的特点,能够明显优化焦炉操作,有助于稳定提高焦炭质量,降低能耗和延长焦炉寿命。
据了解,包钢焦化厂现有一套年产15万吨焦油的加工系统。由于没有安装洗油深加工装备,所产洗油除小部分自用外,大部分以偏低价格外销。洗油中含有苯、甲基苯等多种化工产品,这些物质都是市场紧缺的高附加值化工原料。包钢焦化厂与清华大学采用产学研合作的方式,针对洗油中不同成分的提取特点,通过采取蒸馏或酸洗方法,完成洗油深加工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增加焦化副产品品种和焦油类产品的附加值。
包钢焦化厂蒸氨塔目前采用中压直接蒸汽加热氨水以脱除水中的氨。由于冬季生产中公司蒸汽缺口大,导致蒸氨效果差。同时蒸氨汽变成废水的直接排除,给焦化废水处理增加了难度。以油代替蒸汽处理水中的氨,实现导热油的循环使用的导热油加热技术,是清华大学成功开发的一项新技术。为减少企业蒸氨塔蒸汽用量及废水排放量,包钢焦化厂从清华大学引进了这项先进技术。预计项目投产之后,每小时可节省蒸汽30吨,明显减少废水量。
由于这三项科技合作项目均从企业节能减排实际需求出发,项目完成之后,将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