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 山西煤炭工业成就令人鼓舞

   日期:2008-10-13     浏览:1111    评论: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山西省煤炭工业快速发展,已形成生产加工利用,环保到教育、科研等协调发展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成为山西省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从1978年到2007年的29年间,山西共生产煤炭82.4亿吨,累计外调煤炭58.6亿吨,分别是改革开放前28年的7.44倍和7.4倍。

  

  省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守祯: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省煤炭行业经历了为缓解全国能源紧张、多元办矿、快速发展这么一个阶段,以及1998年以来整顿调整、关井压产和十六大以来推进科学发展三个阶段,全省煤炭产量持续增加,特别是煤炭产业发展的水平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安全生产状况不断改善,开始步入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1978年到1997年是山西省煤炭工业的高速增长期,1997年全省原煤产量达到3.3亿吨,是1978年的3.5倍,出省销售煤炭2.4亿吨,是1978年的3.2倍,煤炭产量和外调量分别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其中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70%

  

  省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守祯:这一阶段,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建设山西能源基地的重大决策,1983年又编制了《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综合规划》,确定了开发布局重点,全省煤炭工业投资成倍增加,一大批煤炭企业相继建成投产。

  

  1998年国务院实施关井压产政策,从1999年至2001年,全省共取缔和关闭非法布局不合理小煤矿5020座,淘汰了一批落后的安全没有保障的煤炭生产企业,煤矿数量由最多时的1万多座减少到了4000多座。

  

  省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守祯:这一阶段,全国煤炭市场持续疲软,煤炭供大于求,山西省煤炭行业形成的多、小、散、乱的弊端集中显现,从2003年开始,煤炭行业又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

  

  2004年以来,山西煤炭行业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到2007年,全省煤炭年产量比2002年增长70%,由3.7亿吨增加到6.3亿吨,山西煤炭年出省销量比2002年增长近1倍,由2.8亿吨增加到5.36亿吨,煤矿采区资源回收率由2002年的25%提高到近70%,到2007年,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9.8%,五大煤炭集团非煤产业销售收入由2002年的40.2亿元增加到515亿元,5年增长了12倍之多,到2007年底,我省矿井数量已由资源整合前的4389座减少到2626座。

  

  省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守祯:这一阶段,在十六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煤炭工业要走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我省煤炭行业率先推行了采煤方法改革、资源整合、资源有偿使用、集团化重组、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非煤产业等重大举措,全省煤炭行业正朝着集约、内涵、绿色、高效、文明、和谐、安全的道路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煤炭工业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省的煤炭工业一定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煤矿工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们的安全水平、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变化非常大。

  

  煤矿工人:我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的煤炭企业将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生活水平也会越来越好。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
Processed in 0.015 second(s), 8 queries, Memory 0.5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