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常州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当家人”董才平谈起两件事颇为得意:第一,公司与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签订了长达10年的供货协议,从此原料供应无忧;第二,
更让中天人得意的是1—10月份的业绩:产值218亿多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5.6%;销售2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0%;利税8.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1%;上交税收超过4亿元。
骄人业绩的背后,是中天人的睿智。在经济寒流中,他们善于用“冷眼”找热点。
2008年,全球铁矿石价格已持续6年上升,至7月,这“疯狂的石头”竟然攀升至1800元/吨,诱惑了众多钢厂囤积“赌涨”。而董才平却果断踩下“刹车”。“宁可少赚一点,也不去凑那个热闹。”中天钢铁集团办公室副主任龚逸山告诉记者,董总决策,按两个月的生产周期,严格限制原料库存。不仅限制高价矿石压库,焦炭、废钢也如此,中天全部按原料市场实时价格进行现货生产。
事实果如中天人所料:目前,铁矿石现货价格已经从1800元/吨的高点降至500多元/吨,焦炭从3200多元/吨跌至1300元/吨,废钢从4200元/吨跌至2000元/吨。相对现货原料价格,有些高价铁矿石压库的大型钢企,现在每出厂一吨钢材,就要损失近2000元。而中天钢铁抢在暴风雨来临前,驶进了安全港湾。如今,在别人对“矿石”二字唯恐避之不及时,中天人又从中看到了机遇,成功打入世界矿石巨头的“长期协议体系”,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消除了上游原料供应的掣肘因素。
中天人“冷眼”中蕴藏的是逆向思维,危中见机。
优钢,历来被视为评判钢企实力的标准之一。就在众钢企加紧上马优钢项目之际,董才平认为,大家一哄而上,往往就会造成短线变长线,优势变劣势。
前不久,国家公布4万亿扩大内需刺激经济方案,基础建设投资引领整个方案。敏锐的董才平立即拍板,集团迅速调整生产结构,将70%生产力用于生产建筑钢材。而此前,一直在国内优质工业用钢市场走俏的中天钢铁,建筑钢材的比例只占集团销售总额的三成。
中天钢铁凭着优质足量的建材产品,最近陆续中标京沪高铁、城际铁路、世博会等多个重大项目。
中天将机遇化为“真金白银”,靠的是“共赢”理念。这一点,中天的经销商们感受最深。中天钢铁的常年联销协议让经销商“市场好有钱赚,市场不好也有钱赚”。在如今这样的钢材弱市,中天钢铁销货最多的经销商一年还能赢利6000多万元。这样的“命运共同体”战略,为中天钢铁集聚了一批精明强干而又能守望相助的经销商,形成了成品无库存、资金回笼率100%、没有任何应收未收款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