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08年,兖矿集团面对经济"寒冬",更加注重安全发展,强化措施,推动高危行业向安全行业转变。坚持安全工作"四个一切"不动摇,认真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扎实推进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一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实施"一个决定、三个细则",明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业务保安责任和安全监督检查责任。实施"3234"安全考核模式。二是完善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健全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监控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全面推广三位一体、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制度。制定9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开展各类演练153次。投资5.48亿元,实施生产安全费用工程2599项。8对矿井和2家煤化工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保持行业一级标准。三是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开展安全亲情教育。深化"安康杯"竞赛活动,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完成86个工种培训教材编写工作。四五级联动培训2.4万人次。四是扎实开展隐患治理年活动。排查治理重大隐患446项,对49项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开展拉网式安全大检查 186次,查处问题6780条,挂红黄牌276个。
宣教结合提高素质
该矿大力实施"五个一"安全教育工程。在各生产矿井,用图片、音像、版报等形式,精心构筑并形成了从井口到井下运输大巷的安全教育"一条龙",以地面工业广场、生活区街道为主的安全教育"一条街",以广播、电视、板报为主的安全教育"一阵地",以采掘头面为主的安全教育"一条线",以区队活动室和会议室为主的"一园地",营造了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精心培育安全文化。根据长期安全工作的实践,兖矿集团总结、提炼、形成了具有兖矿特色的"三为、六预"安全理念和安全文化内涵。"三为",即以人为本,安全为天,预防为主。"六预",即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防。由此,建立起覆盖安全生产全过程的各岗位、工种的管理行为规范和作业行为规范,做到岗岗有标准、人人有规范、处处有监督、事事有考核,确保把安全理念渗透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和全要素,使职工切实从"要我安全"转向"我要安全"。同时,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强化职工安全技能和业务培训,增强职工联保互保和自主保安能力。按照《安全生产法》要求,建立了26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健全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部门业务保安责任制、工人岗位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基层、现场和每一名干部职工。严格实行安全目标管理,从集团公司、专业公司、矿处到区队,逐级下达安全考核指标,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量化考核、严格奖惩的安全目标责任体系。加大安全工作奖惩力度,建立安全风险抵押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保证了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实施全员普法教育,实施亲情化、人性化教育,实行岗前培训、岗位深化、动态考核、不合格者下岗培训制度,平均每年培训职工6万人(次)。
创新模式落实责任
兖矿集团党政一班人在深刻认识、深入分析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情况下,在认真总结、借鉴吸取近年来安全生产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十个必须,十个坚持"的安全工作整体思路,形成了系统科学的安全管理新模式,形成了"安全第一、质量第二、生产第三"的安全生产新方针,真正把"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的思想落到实处。
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坚持"三不定"全动态检查方式,精心策划检查内容,严格落实检查责任,采取各专业交叉联合方式,充分发挥" 群监员、青安岗、民兵哨、女工委、协管员"的作用,经常性开展各级各类各种形式的互检、抽检、巡检等安全检查,有力消除了事故隐患。特别是坚持了"谁主管,谁负责,谁落实"的原则,严格落实领导分工负责制,严格考核,重奖重罚,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干部的安全管理意识。
深化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双基"建设,确保矿井长治久安。先后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培训暂行规定》等20余条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深入推进"精品工程"建设,全面深入推行精细化管理,突出工序控制和质量管理,坚持从设计到施工,从地面到井下,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地点、每个岗位都有详细的作业标准和要求,确保精益求精。明确班组长安全责任,强化基层安监队伍建设。明确了班组中正班长抓安全、副班长抓生产的分工责任,将井下工班长的岗位津贴从原来的0.8元调整为每班15元,大大增强了基层工班长的安全责任意识。定期开展安监员思想作风和纪律整顿,对安监员执行绩效浮动工资制,将他们的收入与承包片区的安全、质量挂钩,同时将安监员的岗位津贴调整为与一线工班长相同,有力地调动了安监员抓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科技兴安加大投入
"十五"以来,兖矿集团累计投入维简资金51.08亿元,生产安全费用9.84亿元,科技研发资金22.1亿元,引进一批先进适用的生产装备,取得了 432项重点科技成果,提高了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装备了3000台(套)先进综机设备,承担国家"十五"攻关项目12个,形成了国内能力最大、性能最好、安全可靠的综采成套装备、工艺和安全保障体系。
为解决厚煤层分层开采用人多、效率低、安全生产难度大的问题,兖矿集团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采放顶煤技术.蛮分层开采为一次开采,矿井采煤工作面由4至5个减少到1至2个,生产辅助人员减少60%,推动了煤炭生产的大型化、集约化、现代化。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实现了矿井生产集中高效、安全可靠的目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兖矿集团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100%,其中综采机械化程度95.86%,综掘机械化程度 67.11%。综采矿井全部建成行业特级高产高效矿井,3个综采队达到年产600万吨以上水平,综采单产连续11年保持行业先进水平。
强化安全防控技术的研发应用。一是开展煤巷隐蔽火源点探测、煤炭自燃特性早期预报、氮气防灭火等技术研究,开发出多种新型防灭火充填材料及装备, "煤巷煤炭自燃隐蔽火源点红外探测技术"等4项技术获得澳大利亚专利。二是设立"兖州矿区数字遥测矿震监测台网",组织矿震机理分析研究和厚煤层矿井煤岩冲击倾向性鉴定,加强矿震(冲击地压)危险区永久封闭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确保了构造复杂区、应力集中区的安全掘进与回采。三是开展"瓦斯赋存规律和治理技术研究",实现了煤矿瓦斯智能巡检检测。四是成功研制采煤工作面高效喷雾降尘系统及装置,实施工作面超前动压区注水技术研究,降尘效率达到95%以上。五是应用瞬变电磁法、音频电透视等探测技术,开展采空区积水、顶底板承压水超前探放技术研究,提高了预测预报精度。
利用信息化提升和改造传统工业。完成各生产矿井的主井电控系统数字化改造、提升系统增容改造和主皮带增速改造,实现了提升系统数字化、供电系统综合自动化、运输系统集控化。兖矿集团投资1.5亿元,以集中监测、集中控制、集中指挥为目标,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集语音、数据和视频"三网合一"的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实现了集团公司内部8对生产矿井的联网。普遍建成束管监测系统、瓦斯超限断电报警系统、注浆注氮防灭火系统、综采工作面压力监测系统,设立在线监测点3254个,做到了对安全生产工况环境的全面、实时、有效监控,提高了矿井防抗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