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矿“走出去”应对发展危机

   日期:2009-04-07     浏览:956    评论:0    

枣矿集团是中国近代三大煤矿之一,亦是中国第一家民族工业股份制公司,拥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史。当前,枣矿集团不仅受到金融海啸的冲击,更面临资源枯竭的困扰枣庄市日前已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枣矿集团董事长江卫表示,与公司此前遇到的历次困难相比,此番金融海啸并非最严重的一次。此次虽承受双重重压,但公司有信心走出困境。江卫并表示,公司正在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当前已在新疆获得100亿吨煤炭资源,项目进展顺利。
    “
枣庄已经是资源枯竭城市,如果不对外开发,总有一天会无煤可采。江卫表示,走出去是公司应对当前危机的重要战略。据悉,枣矿规划在新疆占有煤炭资源200亿吨以上,拟建成集煤炭开采、煤化工、煤电、机械加工制造业于一体的新枣矿。整个项目将分三期完成,其中一期工程将于2012年完成,2015年完成二、三期工程。当前新疆伊犁枣矿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已经开始运行。
   
新疆另建煤炭产业
   
据了解,枣矿集团在贵州的两大矿已开始试运行,其中一个矿的储量达到16亿吨,另外一个矿公司已先期投资2,950万元(人民币.下同)。同时,枣矿位于云南曲靖储量1亿吨的焦煤矿亦将于本月底投产;拥有亿吨储量的内蒙古金正泰矿计划于五一前破土动工。
   
在国外发展方面,枣矿现已涉足美国、加拿大、泰国、印尼等国。此前枣矿集团在加拿大以900万美元购买的1.6万平方公里森林采伐和出口权,当前已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点。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据悉枣矿集团去年下半年已开始着手应对骤变。去年9月份,金融危机波及到国内时,虽然煤炭价格仍在上扬,但铁矿石价格已经下挫。而枣矿集团生产的焦煤主要用于炼钢,令集团意识到钢厂可能会受到最大冲击。于是,董事长江卫即召开全体大会,分析形势制定对策。
   
随后,江卫亲自走访宝钢等大客户,稳定联系。同时,公司内部开始压缩成本,采取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其中包括加大煤矸石、矿井水、粉煤灰的零排放,以及对余热、余温、余气的利用,和对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的开发等。当前公司地源热泵研发制造和风力发电机组均取得重大进展。
   
适时调整产品结构
   
进入10月份,煤炭价格急转直下。精煤价格从1,900元每吨降到900元。在此情况下,枣矿集团即调整产品结构。江卫告诉记者,此前公司焦煤产量约占三分之二以上,主要用于炼钢,受金融危机影响,销量大减。公司决定增加用于生产水泥的动力煤产量,当前动力煤产量较以往已增长20%左右。由于应对及时,2008年枣矿集团依然完成原煤产量2,000万吨,实现总收入296亿元,利税62亿元。
   
发展非煤产业亦成为枣矿集团应对金融海啸的重要决策。江卫指出,早前公司发展非煤产业是以安置职工为主,现时则以效益为主。在此次危机中,非煤产业虽然也受到冲击,但比煤炭主业要小。非煤产业将成为公司的经济增长点。按照集团有关规划,今后将重点发展煤化工、机械制造、煤供电等非煤产业,力争产值达到整个枣矿的半壁江山,料今年非煤产业产值达130亿元。
   
据悉,枣矿已经形成以机械装备和煤化工等五个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技术创新平台,展开70项课题的研发。其中38项成果获山东省政府和全国煤炭行业科技进步奖。
   
江卫透露,公司已拥有铅晶电池的核心技术,以流程工艺入股的形式,形成电动汽车研发与配套生产能力。公司所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已开始进入部分旅游区和矿区,当前正在考虑和专业厂家合作。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