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集团责任文化建设26日在济南举行启动仪式,决定以“天地人和”为核心构建企业责任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这标志这家大型煤炭企业正从传统管理走向文化管理。
孔孟之乡是儒家文化滋润两千五百多年的热土,在这片土地上崛起的兖矿集团秉承传统,熔炼出充满活力的兖矿文化。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兖矿文化经受了新的考验。兖矿集团党委和董事局一班人从成功抗击金融危机的实践中认识到,在后危机时代实现“十二五”、建成国际化综合型企业集团的跨越式发展目标,需要强劲的经济实力,更需要强劲的文化实力。
文化之魂:报效国家 造福社会
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被称为是社会第一难。兖矿每年都要承担诸如安置复员军人就业任务,但是社会招聘兖矿集团职工子女就业的机会几乎为零。两难之间,兖矿没有埋怨社会,默默的打造一个个就业机会。
去年适逢危机袭扰,公司承诺工人不下岗已属不易,仍然为职工大学生子女和零就业家庭腾出539个就业岗位。目前,兖矿正在向职工子女提供了2800人的就业机会。据统计,2002年以来,集团公司就创造了2万多个岗位。
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兖矿责任文化中的精髓。面对国家改革进程中的种种矛盾困难,兖矿从来就是不分份内份外,义无反顾地去承担一份负重。去年春节,电煤告急,成千上万个家庭放弃举家团圆的欢乐,加班保电煤。今年春节情况稍有好转,生产一线得以休假,但他们依然惦记万家灯火,所有的煤仓都装得满满的。三天假期,电煤照常发运并且超计划23%,感动得三大电力公司大年初三送来感谢信。从2001年到目前,兖矿始终是山东保电煤第一大户,近几年为此少挣的利润每年都过10亿元。就在煤炭价格大涨的时候,兖矿竟然缓停销售供不应求的精煤,一个月份突击发运电煤238列、汽运26000多趟。
兖矿稳步推进结构转型,加快产业创新,形成煤炭生产、煤化工、电铝机械三大主业方阵和跨国、跨区域“五个产业基地”的崭新布局,跳出“煤竭城衰”的怪圈,处处展现出春天般的朝气。
首创厚煤层综采放顶煤技术,领先国际水平3-5年,研制的全球第一套两柱掩护式放顶煤支架走出国门,实现向发达国家输出先进采矿技术的历史性突破;引进并创建我国第一套7.63米炭化室型焦炉及尾气制甲醇生产线,将我国焦化技术推进20年,并改变了炭一化工路线;首创粉煤气化、水煤浆气化、煤炭萃取为主导的技术密集群,建成我国首座煤气化发电与甲醇联产工业化示范工程和第一套甲醇低压羰基合成醋酸装置,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建设工程”,并向美国实施煤化工技术转让,开创了向欧美等发达国家输出煤化工大型成套技术的先河;建成我国第一套费托合成煤制油中试装置,包括煤炭间接液化等11项创新技术被列为国家“863计划”。
“以国家需求定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国企天责,也是企业发展好字当头的战略保证。兖矿之所以规避一次次风险,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保持健康稳健的发展步伐,这是一条根本性的经验”。全国人大代表、兖矿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耿加怀如是说。
文化引擎:跨越发展 创新无限
2009年8月30日,全球知名企业家云集悉尼,参加在这里举行的达沃斯领袖论坛会议。在招待宴会上,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见到兖矿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兖州煤业公司董事长王信,高兴的热情拥抱,并用中文说,兖矿综采放顶煤专利技术是适用于澳洲最好的采煤技术。他虽然没提及并购菲利克斯的事,但此后并购谈判一路绿灯印证了澳大利亚政府的支持。
“陆克文总理被人誉为‘中国通’,但是兖州煤业并购菲利克斯没在这方面沾光,两国文化差异很大,澳政府对外来的资源型企业要求十分苛刻”。王信认为,兖矿之所以能在列强云集的澳大利亚资源领域开发澳思达煤矿立住脚,继而又成功完成澳洲最大的收购案,而且不停顿地把蛋糕做大。除了技术先进适用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对方看准了兖矿的创新理念和能力。
纵览兖矿连续保持中国煤炭行业科技创新企业荣誉的历程,就会发现一个特征:企业或某个领域每每占领一个高地、拿到国家级奖项,都会进行危机教育,将新成绩定位成新的起点。
为提升产品质量,兖矿在全行业率先发起以零缺陷、零杂物、零投诉为主要内容的“三零”工程建设,连续七年拼搏,使“兖矿煤”成为第一个在国际市场挂牌的中国煤炭产品,被称为第一产煤大国里程碑式的事件。眼下,在煤炭畅销的情况下,又投巨资将现代化洗煤厂全部进行了技术改造,将品牌建设高水准推进新的循环。
作为中华环境友好煤炭企业、中国环境保护示范单位和中国节能减排十大功勋企业,兖矿创建了煤泥煤矸石综合利用和高硫煤气化制甲醇两条绿色产业链。“十五”期间,节能环保年投入2.88亿元,百元工业产值能耗下降了60.17%,年节标准煤6万多吨,相当于为国家增加了4800多万元效益,实现16%的“利润率”,接近节能环保投入产出17%的世界先进水平。
文化实力:德美民心 和谐共创
兖矿坚持走文化育人的道路,磨练出一支能打硬仗、讲奉献、任劳任怨的队伍。这是兖矿几十年保持青春不衰的最根本的、也是不可复制的“商业秘密”。
2008年11月18日,来自南美洲的一则消息令人振奋。由兖矿集团承揽的委内瑞拉铁路工程竣工,查韦斯总统高兴乘坐首发的中国造动车组,并以拉美反殖民统治运动领袖为名,将其命名为“玻利瓦尔号”。241.55公里铁路,1500多个日日夜夜,每一米工程、每一个暑冬,留下兖矿人数不清的感人故事。工人王志金的父亲去世,家人怕影响他工作没有告诉。事后他得到噩耗,悲痛的跪向家乡磕头尽孝,热泪洒在铁路工地上。
2002年以来,先后有数千名兖矿人离开金窝银窝的总部驻地,奔向西南葱岭、吕梁山脚下、太行之巅、毛乌素沙漠、准噶尔盆地和鄂尔多斯大草原,并且第一家走出国门远赴澳大利亚的猎人谷,崛起250亿吨资源的黔、陕、疆、蒙和澳洲五个产能基地,为创建国际化大集团闯出一条新路。
实践证明,创建现代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更需要职工队伍文化素质的的养成,在市场经济成长期的中国更是如此。魏晓波是一位年轻的物资计划员。每天早上他来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询ERP系统待审计划。这天,他按照需求指令为一线办理一批配件订购手续。但是,他突然发现该厂产品煤安标志状态是“注销”。小魏正在纳闷时,该厂业务经理走了进来。一番解释,原来产品老标志被注销,新标志正在办理中。业务经理拍胸膛保证产品质量,无论怎么说,小魏就是那句话:没有资质证不能采购。
兖矿集团在山东首家创建了与ERP系统对接的党风廉政建设预警系统,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全过程参与38个重大项目监督,严格把关,不徇私情,使物资供应部门一年20多亿元的采购无差错,杜绝了不合格品流入生产环节。兖矿在被国际劳工组织认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之后,到目前又实现连续1360多天、产煤1.4亿吨安全生产,其中就有这个环节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