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调整振兴规划推动产业联合重组

   日期:2009-02-20     浏览:951    评论:0    

我国是钢铁大国。从1996年起,钢铁产量已连续十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位。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粗钢产量达4.89亿吨,不仅全球第一,且产量超过第二到第八的总和,占全球总产量的36.4%。2008年前11月粗钢产量达4.62亿吨,同比增长3.3%。

  最近出台的钢铁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要加大技术改造、研发和引进力度,在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列支专项资金,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调整品种结构,提升钢材质量。

  钢铁资讯机构兰格钢铁网经济分析师李钊表示,振兴规划重要的目的是加快钢铁业落后产能的淘汰速度,促进钢铁业的良性发展。

  “不得再上单纯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和“整顿铁矿石进口市场秩序”被写入了钢铁调整振兴规划。中信证券(23.92,-0.16,-0.66%)钢铁分析师周希增表示,振兴规划实际是钢铁产业政策的延续,整体上对保证钢铁业需求和控制成本方面是有积极意义的。

  钢铁产业振兴规划强调,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这与产业政策是一脉相承的。

  从2007年开始,国家多次上调钢铁产品出口关税税率,以控制钢材出口,大部分产品已由原来的出口退税变为出口征税。但此次钢铁振兴规划中首次提出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周希增认为,这是国家希望保持钢材出口竞争力的体现。钢铁业必须参与国际竞争。

  对于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有关措施,拉动国内钢材消费,钢铁企业正积极努力。武钢等企业在安排今年生产计划时产量均有所增长。通过一系列技术指标来淘汰一部分产能,通过产能的控制来保持供需平衡,并且稳定钢价。钢厂的复产直接拉动了铁矿石的需求,而产能的大幅增长也传递出我国市场钢铁需求旺盛的信号。

  钢铁业过去的经营状态是大而不强。据测算,目前我国钢铁产能约为5.6亿吨。但是,1000余家钢厂使钢铁产能极为分散,导致大小钢厂无序竞争,大大降低了钢铁业的利润率。

  与此同时,我国钢材生产依然偏重于高能耗、低附加值产品,部分高附加值钢材依然依赖进口。

  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累计出口钢材5923万吨,累计出口金额为634亿美元;与此同时,全年累计进口钢材1543万吨,累计进口金额为234亿美元。进口钢材主要集中在高附加值的冷轧、特厚板、高温合金板等品种。钢铁业的粗放式发展格局显然不利于我国钢铁企业的长期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提升钢材质量是建设钢铁强国的必然要求。

  振兴规划中强调,要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同时,要加大技术改造、研发和引进力度,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调整品种结构,提升钢材质量。这无疑将加强钢铁类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实现由大变强的目标。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
Processed in 1.198 second(s), 12 queries, Memory 0.4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