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利好兑现,市场开始关注欧债问题及基本面因素对有色金属价格的影响。尽管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有所回暖,欧元区启动欧洲稳定机制(ESM)等利好预期,仍难消除市场对未来经济走向的悲观预期,有色金属面临更大回调压力。
目前,标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进一步下调美国、中国以及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压制了市场风险偏好,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向下调整。高盛集团15日下调12个月铜价预估,因担忧中国建筑业铜需求放缓。高盛将12个月铜价预估由9000美元降至8000美元,维持3个月铜价和6个月铜价预估分别为每吨8000美元及9000美元不变。高盛集团同时下调了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铝、镍和锌的价格预估。
高盛集团认为,在这4个基本金属中,6个月铜价格前景最为利多,铝和锌保持中性,镍利空。高盛预计,2013年下半年开始更多矿产品种将出现供应过剩,其中2013年铜的供需基本面大体平衡,铝将供应过剩29.5万吨,锌过剩18.1万吨,镍过剩3.5万吨。
瑞银集团的最新报告也认为,上周西班牙求援的进展令人失望,上周德国财长和欧元区财长均表示西班牙短期不需要求援,这使得市场前期关于西班牙赶在10月18日~19日的欧盟峰会上求援的预期显得有些乐观,由此导致了短期商品价格均面临一定的回调风险。
与国际投行的预测相比,上海有色网(SMM)近期对国内21家铜管企业进行调研的结果显示,铜管企业对后市铜价观点分歧明显,震荡整理的观点居多。在参与调研的21家铜管企业中,43%的企业认为近期铜价将维持震荡整理走势,认为基本面弱势依旧和政策利多是铜价上下两难的主要原因,在基本面和宏观经济无明显利空或利多的情况下,铜价后市维持震荡行情的概率较大。
中国金属需求趋势继续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此前,9月中国铜进口环比上升11%,但10月以来工业金属的需求平平,国庆后的中国金属市场的供需形势并没有延续8月~9月回暖的趋势,部分供需数据重新疲软:铜金属升贴水数据开始出现下降,上周上海期货交易所铜、铝、锌、铅库存分别出现10.44%、2.04%、0.39%和34.28%的周环比上扬;上海保税区铜库存亦由60万吨快速上升至目前的65万吨~70万吨。
瑞银证券有色金属分析师林浩祥认为,考虑到7月~9月中国上游企业的小规模的补库存效应带来库存搬运的现象,9月中国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达到39.48吨、环比上升10.95%的数据并不意外。如果需求数据维持10月上旬疲弱的状态,预计月度进口数据将在未来2个月中下降。
相对于国内分析师的谨慎,国际铜生产商普遍较为乐观。在正在举行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年会上,全球最大的上市铜生产商——自由港迈克墨伦铜金公司表示,尽管有人担心中国的采购可能放缓,但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需求仍在持续,并未看到需求放缓的确凿证据。全球第二大精炼铜生产商——Aurubis表示,德国建筑业今年增长约2%,这为欧洲铜需求提供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