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数据偏冷 人民币意外走强
与之似乎并不一致的是,近期公布的宏观数据总体偏冷。究竟是哪些因素支撑了此波人民币的意外涨势?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滨认为,人民币升值和资本的重新流入以及一季度贸易顺差上升有关。未来人民币再持续走强的动力或不会太大。
人民币意外走强
尽管中国一季度GDP增速低于市场预期,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仍继续上涨,并连续三个交易日刷新汇改新高。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3年4月1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2408元,1欧元对人民币8.1414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4372元。而在此前一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2454。
与之似乎并不一致的是,一季度总体偏冷的宏观数据。国家统计局本周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7%,增幅较去年四季度轻微回落0.2个百分点,并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8%。
事实上,对于人民币此波涨势,市场分析人士亦颇感意外。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分析师李建军(微博)表示,一般在分析人民币汇率走势时,不外乎关注内外部两个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国内的宏观经济走势、货币政策和进出口情况;外部因素主要是国际经济金融政策和由此引发的全球资本流向。如今面对人民币不断升值走势,从国内经济形势中并没有发现特殊端倪,目前国内经济基本面并不足以支撑人民币强势升值。
“因为现在经济上很多指标并不是很理想,克里访华也结束了,美国的汇率报告也公布了。这些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因素告一段落,令人看不到太明显的升值空间。”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坦言。
资本流入或是推手
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支撑了此波人民币的意外涨势?受访人士认为,人民币升值和资本的重新流入以及一季度贸易顺差上升有关。
“人民币升值总体来说,和过去一两个季度大家对经济硬着陆的担心减轻有一定关系。当然昨天GDP数据出来后,市场上的预期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但从最近几个月来看,应该仍是基本面支持资本的流入和人民币的走强。可以看到,其实一季度资本流入的规模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而去年很长一段时间资本处于净流出状态。这个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是相关的。”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滨认为。
“可能是资本流入的压力比较大。一方面,可能是本身国内的结汇需求加大。另一方可能是在国外的量化宽松政策下,流动性比较多。关键是日本不断加大刺激的力度,导致外汇市场上流动性需求比较大,带来一定的升值压力。”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表示。
李建军亦表示,目前日元大幅贬值,美元走势较强,反映出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好转。美元与人民币同步走强,与常理背离,其背后原因与短期内跨境资本流动有关,汇率与国际资本流动具有明显的“共振”关系。
中国人民银行上周公布的公布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亦显示,2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68324.33亿元,当月新增外汇占款2954.26亿元,月度增幅有所回落,但仍为连续第三个月增加。
持续走强动力不大
尽管如此,多数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人民币再持续走强的动力并不会太大。
“从目前来看,人民币有一定的升值空间,但升值空间并不是很大。预计今年人民币最高升到6.15左右。”朱海滨表示。
“另外一方面,从汇率升值的角度,去年3季度对美元的升值大概也有2-3%左右,从实际有效汇率的角度看,过去5、6个月升值大概在6%。”朱海滨表示。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表示,“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济增长只是温和的复苏,并不是很强、速度非常快。所以未来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主要是资本流动会存在一定波动,人民币能不能持续升值,还有待观察。总体来看,今年人民币小幅或微幅升值,波动会加大的趋势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