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不久前修订上市公司收购规定,将上市公司股东增持豁免申请由“事前申请”改为“事后申请”。这一“维稳”手段的规定,正日益受到上市公司大股东的积极响应,大股东增持也日趋增多。特别是
自
钢铁股集体“破净”估值偏低
今年以来,市场惨淡,钢铁板块成了“重灾区”。邯郸钢铁首入“破净困局”后,相继又有6只钢铁股“破净”。数据显示,昔日的钢铁宠儿再遭基金抛弃。统计显示,继邯郸钢铁之后,杭钢股份、南钢股份、安阳钢铁、唐钢股份、韶钢松山和本钢板材也纷纷“破净”。国信证券研究员郑东表示,“钢铁板块在过去6个月跌幅接近60%,目前动态PE为7倍,PB已跌至1.3倍,不仅低于A股平均2.7倍的水平。也低于美国、欧洲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因此,从目前整体7倍PE来看钢铁股估值已处于历史低点。国泰君安研究员崔婧怡运用重置成本法测算了钢铁股价值底线。她认为,众多钢铁公司可能成为产业资本的潜在收购标的。
钢铁板块增持欲望明显
大股东增持新规出台后,新兴铸管大股东率先增持:铸管集团于
武钢股份
马钢股份公告称,马钢集团于
广州证券分析师钟楚宏认为,大股东此时增持无非想传递两个信息:一是认同公司的股价已经具备参与投资的价值,从而希望达到稳定股价的效果;二是表明对公司前景有信心,从而缓解投资者目前对“大小非”解禁的心理压力。
邯郸钢铁增持作表率
其实,A股市场此前并不缺乏大股东增持的案例。2004年10月,华侨城集团就曾通过集中竞价的交易方式增持上市公司流通股。
两年前,邯郸钢铁曾上演了一场漂亮的增持成功案例。
一年后,邯郸钢铁公告,截至
事实上,那些大股东增持的个股在消息公布后都有较好表现,如美的电器,在公布大股东增持方案后,连涨两天,两日涨幅高达12.5%;而早在2006年8月中国国航上市后的几个交易日内,大股东中航集团就因国航股价陷入破发境地而大幅增持上亿股国航A股,不久之后,国航A股就揭开了大涨的序幕。
大股东增持家数不断增多,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产业资本觉醒。 业内人士认为,大股东增持的意义体现在两点,一是大股东如果大规模增持,很大程度上代表实业资本对上市公司长期产业价值的判断;二是这种行为的普及,很可能导致市场对“大小非”行为预期的改变,从而成为稳定和导致市场进入新平衡的关键,更重要的是可能会成为引导新估值体系形成的序幕。
如果大盘继续下探,无疑将有更多的大股东出手二级市场增持自家股票以维护市场稳定。或许钢铁板块大股东增持仅仅是个序幕,大规模增持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