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的星星之火已经烧到了住房贷款抵押支持证券(RMBS)。
根据中债登和上清所的数据显示,今年至今,住房贷款抵押支持证券(包括以商业银行和公积金中心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公开发行规模较去年全年发行量翻了3倍,至约728亿元。此外,住房贷款抵押支持证券占到全部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总量的近四成,远高于去年6%的水平。
彭博指出,推动RMBS快速增长有两大原因:
一是目前中国“资产荒”和违约风险加剧的大背景下,即便收益率不高,但由于有房屋抵押,RMBS风险相对较低。
二是中国楼市火爆令按揭贷款激增,银行也有动力将房贷打包出售。
中信建投证券固定收益部高级副总裁蒋果向彭博表示: “对个贷来说,资产期限较长,比较难以转化,从盘活存量资产角度,银行以证券化形式打包转出该类资产的动力较强。”
根据一财的统计,2016年上半年,建行、农行、招行等10家上市银行的新增房贷占到同期新增贷款的42%左右,成为上半年银行贷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在企业贷款需求疲弱背景下,一、二线楼市走势强劲,叠加政策引导去库存,以及房贷不良率低,房贷早已经成了银行眼中的优质资产。
更重要的是,这种膨胀速度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近来不少银行高层都表态,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按揭业务,攻占房贷按揭市场。
彭博指出,上周银行间市场共发行了三笔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总发行规模接近220亿元。9月6日,由中国银行发起的一单总规模约104亿元人民币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簿记发行,从发行结果看,预期期限约为9个月的优先A1档的票面利率仅有2.45%,较发行当日的银行间AAA级9个月期的超短期票据收益率估值还要低将近27个基点。
“资产荒下,商业银行、券商资管、保险资金都在投,” 一创摩根投行部执行总经理王学斌向彭博表示,“现在这些资产认购倍数都是比较高的,确实现在没什么可以拿的,这个资产又比较优质,我们发行的时候,很多直接电话过来要这种产品,不用像以前那种登门去销。”
海富通债券基金部总监陈轶平则向彭博指出, RMBS底层资产特征允许开发长久期证券等级,适合一些需匹配长负债的机构。
尽管目前,中国RMBS被认为是信用风险较低的一类产品。不过,在房价疯涨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未来或面临调整可能会给RMBS的底层资产带来一些风险。
彭博援引穆迪驻香港分析师Jerome Cheng称,RMBS在中国还是相对新生的事物,中国的经济也还没完全度过之前的危机,如果经济发生硬着陆,银行发放的住房贷款违约率肯定会提升。
不过,彭博指出,大多数受访的人士均认为中国的住房贷款依然是安全资产,从而对RMBS的信用风险表示乐观。
惠誉中国银行业评级负责人Grace Wu对彭博表示,过去1-2年,银行在住房按揭贷款发放方面很激进,而且这个趋势延续到了今年上半年,但整体而言,和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相比,中国的贷款与价值比率要低很多,暂时这两者还没有明确的相似性。